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國際頻道

吃米的馬紹爾人

文‧圖提供/呂憶君

前言

食物主權(food sovereignty)在當代受到人們高度關注,在地球資源愈來愈貧乏的今日,世人較過去更加注意如何取得食物及其來源的議題。食物主權涉及的層面不只關乎食物是否安全有益身體健康,在全球化與現代化的影響之下,人們吃得到食物,卻無法連結食物與食材的關連,造成人與食材間的疏離。同時生產者為降低成本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降低消費者攝取食物多樣性的可能。

馬紹爾群島(The Marshall Islands,以下簡稱馬紹爾)有近百年吃米的歷史,但無法自行生產稻米,需全面仰賴進口。本文將從食物主權的角度來談,在跨國經濟體系運作之下,雖然首都馬久羅(Majuro)的馬紹爾人容易取得進口米滿足吃的慾望,但低價與便利的背後,在食物安全上隱藏著諸多問題。

跨國企業的泛太平洋地區進口食品

馬久羅居民仰賴進口米的原因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殖民者帶入吃米的習慣、珊瑚礁島無法發展稻米灌溉農業以及美國氫彈試爆區的賠償金發放(呂憶君2020)。在當地無法生產主食的環境下,馬紹爾只能依靠跨國船運企業引進民生物資。

馬久羅有兩個碼頭:一個是運輸民生物資、椰子加工品和鮪魚的國際船貨碼頭Delap,各國遠洋漁船停靠於此;另一個則是國內客運與商運的Uliga。其中,行經馬久羅的國際船運路線由美國的美森集團(Matson Inc.)貨櫃船運主導,船運範圍包括從美國西岸、夏威夷、馬紹爾群島、南太平洋、到中國的泛太平洋地區。馬紹爾的進口米則來自上述地區。

美森集團(Matson Inc.)貨櫃船運航線
美森集團(Matson Inc.)貨櫃船運航線遍佈泛太平洋地區。圖片來源

美森集團貨櫃船運業在美國交通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隸屬於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在「移動中的美國 」(America on the Move)展覽(2003)中以交通發展史為主軸,展示美國在1876至1999年期間從陸地發展到海上交通運輸的變革如何促使城市交通網絡改變和郊區擴張,達到國家、區域及國際經濟規模的農工商業發展,以及推動休閒觀光業成長。其中,1882年創立的美森集團貨櫃船運,在1960年代更將美國交通運輸業從陸地帶往海上,奠定泛太平洋地區的船運版圖,至今仍深具影響力。

「移動中的美國」展覽
「移動中的美國」展覽,展示美森集團(Matson Inc.)貨櫃。圖片來源

進口米何處來?

馬久羅不僅是國內外物資集中地,也吸引著移民到當地做生意。馬紹爾人由於家戶人口數多,喜好到批發處買大包裝的米。食品業者有移入當地的美國人、臺灣人和中國人,這些移民掌握了當地的進口米市場。當地規模較大的批發業者Pacific Basin Company(美國人及馬紹爾人合資)、Payless(美國人及馬紹爾人合資並有超市零售)、Formosa 和Cost Price(臺灣人兼有超市零售)、Home Garden(臺灣人兼有小型商店零售)、AA和Farewell(中國人)之間的競爭大,以低價爭取顧客是策略之一。

臺灣批發業者的倉儲
臺灣批發業者的倉儲。
批發業者送貨到雜貨店
批發業者送貨到雜貨店。

這些批發業者進口米的考量受到政經和文化因素的影響。進口米的來源地原本主要是美國和澳洲,他們使用「慣行農法」(以化學肥料和農藥、大型農業機械和高產量的單一作物品種)生產的稻米來降低成本,故能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由於澳洲受到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影響,稻米產量不足無法穩定供應市場,中國米順勢進入市場很受好評,台商也不甘示弱引進越南米與之競爭。整體來說,美國玫瑰米(Calrose Rice)和中國珍珠米(Pearl Rice)為馬紹爾人普遍吃的米。業者進口的白米,口感上不只投當地人所好需有黏性,跨國企業的低價白米也滿足了馬紹爾人的慾望。

馬紹爾人很能吃飯,只吃白米飯(不像臺灣有各式各樣的米),配上罐頭或燒烤肉,淋上醬油就是一餐。因為這樣的吃法可以滿足家戶人數多、食量大和一日多餐的需求。當地人不常吃新鮮蔬果,因為船運來的蔬果耗損率高、保存不易且價格昂貴,並且首都可耕地非常有限,農耕人口少,自產蔬果的產量也不大。普遍來說,一般人難以負擔得起買蔬果的費用。由於馬紹爾人吃下大量白米飯,精緻澱粉的醣及加工食品使得營養嚴重失衡造成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在當地非常普遍。

來自美國和中國的進口米
來自美國和中國的進口米。
台商引進越南米
台商引進越南米。

結論

在跨國經濟體系的運作下,外來移民業者掌握著馬紹爾的進口米市場。雖然馬紹爾人可以隨手買到便宜的白米吃飽肚子,但低價的背後反映著跨國企業為降低成本、追求利潤,輸入慣行農業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的米。同時,在外來移民業者削價競爭下,一方面低價方便取得的進口米能滿足當地人吃的慾望,另一方面在有限的食物選擇之下,馬紹爾人更捲入跨國經濟體系控制的食物網絡中,難以建立具有主體性的在地食物體系與之抗衡。有鑑於此,當跨國企業滿足人們的需求時,實際上我們也應該省思在這權力結構中的得與失。

引用資料
Matson, Inc.
2021 History, Matson’s Contributions to Hawaii. Accessed August 5.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2003 America on the Move. Accessed August 5, 2021.
呂憶君
2020 甜蜜的歡愉與苦痛:戰後的馬紹爾群島居民飲食。史前館電子報第432期。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