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回想 • 迴響

2020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不一樣的實習

文‧圖/吳祐頡

從我大二上學期起,我就開始尋尋覓覓適合的實習機會,因為原本在臺北的玩具展場工作,跟系上要求的類型有些出入,所以就只好另尋他路!後來,從學長那邊聽說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相關實習工作經驗,思考一陣子之後,想說這也是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到公部門工作,雖然沒有薪水,但是應該是可以學到一些外面學習不到的經驗,畢竟這個機會不是人人都有。如果我選擇到一般飯店當房務員,那麼頂多就是學到怎麼摺棉被、服務客人,這些其實實用性並不高,也比較無法提升自我價值,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放棄幾萬塊的薪水來到史前博物館實習的原因。

我被分配到展示教育組的MLA計畫(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下實習,一開始,都是做一些很基本的事情,例如製作給視障朋友觸摸的等高線模型或是繕打展覽訪談逐字稿之類的,我都開始懷疑我為什麼要來這邊了!直到後來我才了解到,剛開始的前置作業,都是為了之後「拿麼厲害:Malmananu!」原住民族主題聯合策展展覽(原聯展)及其活動鋪路。例如一開始的逐字稿整理,打了整整三、四個工作天才打完,很辛苦、邊打邊抱怨,但這是為了讓我們快速了解每一個返鄉青年的每一個精彩故事。聽,是最快的,直接聽本人述說著他們的故事,比起看剪報文章來得更有用處,也因為如此,我才能進而瞭解到展覽主角:日出禾作的有機耕作、拉勞蘭小米工坊、建和的K.Y.O以及其他精采的故事。

手工切割製作要給視障朋友觸摸的等高線模型
手工切割製作要給視障朋友觸摸的等高線模型。
打到懷疑人生的逐字稿也是其中一項實習工作
打到懷疑人生的逐字稿也是其中一項實習工作。

MLA計畫常常出外辦理活動,當我第一次出活動時,異常興奮,那是一項要去海端鄉崁頂部落進行走讀導覽的活動,帶領外地遊客認識崁頂部落的生態及文化。這讓我增加了不少眼界,了解到一個地方真正的文化,包括這裡的布農族祖先如何來到此地,以及小米的文化還有獵人文化等等,真的讓我收穫滿滿。本項計畫更有培訓課程,加深當地族人透過導覽培訓對自己家鄉更瞭若指掌,同時也可以讓部落的人事物被外面的人看見。另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天的導讀活動是專門設計給視力有障礙的朋友參加,我以前從來都沒有想過,原來戶外走讀活動是視障人士也可以參與的,整個過程雖然複雜了點,需要細心點,但是讓視障人士也能參加這種外出活動真的讓我很感動,因為往往有些活動在設計上不太替身心障礙團體著想,所以他們可能沒有太多機會能參加這類活動,所以當我得知史前館有辦理這樣的活動,真的讓我衷心佩服公家機關注重文化平權的精神。

隨著原聯展開幕時間逼近,展場馬不停蹄地開始趕工,從中我學到相當多的展場布置經驗,從打燈到擺放展品都有,我從原本只敢默默在旁邊看,到第一次上場導覽,真的讓我學到不少東西。透過這次展覽,我才了解到,原來光是要在一個場地不大的地方辦展覽就非常不容易,像是木棧板邊緣要磨平避免遊客刺傷這種小細節,還有展品要從遊客看不到的角度用細線綁住,既不影響觀展也避免被有心人士拿走,這都是很多人沒想到的小細節,正也是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唯有比魔鬼更細心,才能看到策展人的用心。

而這次原聯展也讓我有了第一次當導覽人員的機會,從一開始的生澀,到後來越來越熟練,這中間的過程真的讓人百感交集,也算人生一個小突破。自己畢竟拿到導遊領隊的合格證書,如果連開口都不敢豈不是太對不起自己了?也感謝史前館給我個機會,讓我能夠突破心魔,訓練自己勇敢為大家導覽。

第一次上場導覽
第一次上場導覽。

還有一次是MLA計畫去原聯展展覽主角之一電光部落日出禾作,帶民眾做爆咖啡體驗,讓他們了解一杯咖啡是如何誕生的。從一顆豆子到一杯溫熱的咖啡拿在手上,是多麼有成就感,我也在過程中吃到主人家黃瀚做的silaw飯糰,一種飯糰上面加一片熟成鹹豬肉再炙燒的食物,第一次吃就整個愛上,從來沒想過已經很好吃的鹹豬肉熟成後配上在地的米飯,能讓它昇華一個等級,入口就能感受到讓人欲罷不能的鹹配上米的Q彈,真的讓人想吃了又吃。

外出活動的美食,這個就是炙燒silaw飯糰
外出活動的美食,這個就是炙燒silaw飯糰!

除了吃以外,我也從黃瀚口中聽到很多關於現在有機農業的狀況,礙於成本及人力考量,很多農民依然堅持灑農藥來驅蟲,但卻意識不到農藥對於人體是多麼的傷害,所以黃瀚引進無人機替代人力灑農藥,同時可精準減少用藥量,讓吃的人也能吃得比較健康。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活動就是布農織布研習營,技術高超的織女們從臺灣各地來到海端鄉布農文化館,學習布農傳統的織布法,在旁邊觀看的我衷心佩服他們對於織布的精神。傳統織布可不像現在的機器,一個指令輸進去就有一大批布料,傳統織布是由一條一條線慢慢組織成一塊布,而且光是技法就有好多種,織法也是極其複雜,我在旁邊看簡直就像把數學拿來織布,完全聽不懂,這也是我為什麼這麼佩服他們的原因。想到現在願意學的人越來越少了,在現代還能看到傳統織布真的要感到榮幸,也許過了幾十年,這項技術就成為絕響了。

MLA計畫跟原聯展底下還有幾場比較靜態的演講活動,可以邀請到兩個不同領域或行業的人進行演講,來交流、激起火花,像是南迴協會和拉勞蘭部落的演講跟美食分享,馬遠部落跟知本部落的演講跟音樂分享,都讓人聽得相當過癮。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同時也能聽聽別人的故事,三方都有收穫,可謂三贏的局面,相當有趣,如果有機會能再多聽幾場該有多好~

除了MLA計畫的工作事務外,我也協助博物館內其他活動,像是去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的月光海市集擺攤做教育推廣活動,教遊客做皮革敲染。一開始我以為這種東西是小眾藝品,結果意外受到小孩子歡迎,我依然記得我的第一個客人是一位小男孩,用很堅定的眼神跟口氣說要做一個試試看,結果似乎讓他感到滿意帶著笑容離開,這也是第一次讓我感受到原來服務一位民眾是這麼開心。

此外,我偶爾還會到卑南遺址公園幫忙帶活動或是幫忙觀眾入場記票等等,其中大概一輩子都難忘的就是讓人又愛又恨的營隊,回想當時營隊小孩的無法溝通、失控、瘋狂、認分、裝乖等等畫面,咦,這不是好像跟我小時候一模一樣嗎?人生真是有趣,看他們好像看到以前的自己,一樣的心情、一樣的瘋狂、一樣的被罵,文字打到這裡,甚至開始有點懷念小時候的時光了呢!也許我在帶營隊學到的事情,並不是用什麼高超技巧讓小孩服服貼貼聽話,我學到的是,這些小孩都是一位位小老師,像一面鏡子考驗著我,考驗著我的細心、耐心與包容心。

以上在博物館實習的總總經驗,讓我從一位只有待過玩具公司的工讀生,變化成參與包羅萬象活動的實習生。我學到的東西真的是外面很難學到的,以前從來只會看展覽的我,到現在可以協助活動、成為策展團隊一分子,我感到無比光榮。我也從一位只會看新聞的普通人,變成可以寫出新聞稿還被採用的人,讓我感到無比高興,還有好多過程、好多經驗、好多收穫等等。

很喜歡部落走讀活動的經驗
很喜歡部落走讀活動的經驗。

想想,多虧當初自己沒有被金錢所誘惑,跑去當一些如機器人般的工作,我也不會後悔來到這裡。也許如前面所說,我在這個暑假裡,可能少賺了幾萬塊,但也許在未來裡,我因此比別人多賺了好幾十萬,就像我在實習第一天參加實習生說明會時在紙條上寫的,我想學到的是「以後能賺到錢的能力」,而不是把我變成機器人的能力。

實習期間,我很感謝展示教育組的頌恩姊,讓我快速了解活動的概要、意義以及一些專業的知識,能在計畫下面直接吸取知識是件很榮幸的一件事,這種機會也許未來不見得有,所以我很珍惜與大家在實習期間的時間,讓我受益良多。也感謝軍鈞姊,關心我跟跟另一位實習生家齊,除了要忙自己的業務外還要想怎麼安排實習生的事務,真的辛苦您了,感謝。最後也要感謝小碧姊,從一開始接洽到安排我進MLA計畫成為實習生,還要煩惱午餐的事真的也是辛苦您了。還有很多要感謝的人,但是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就直接感謝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在這個暑假,有這個機會成為您們的一份子,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如果有這個機會,也很期待能跟史前館有合作,感謝,真的很謝謝大家!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2020年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