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回想 • 迴響

2022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在博物館打怪練功的小日記

文/陳立渝‧圖/廖碧蘭、高師大原專班學生

在這三天兩夜的實習可以用「朝乾夕惕」來形容。第一天到達目的地將行李放置好就馬不停蹄前往博物館,一開始先來一場驚心動魄的交流講座。演講的主題是部落合作與策展,兩位演講者的演講真的可以用有聲有色來形容,第一場的交流講座講了許多概念,例如從人類學看部落文化的美、博物館能提供美學經驗嗎?從中我了解到了「美」涵蓋了生活中人、事、物的認知與描述的寬度。另外一位講者利用食物做連結,說明策展過程的酸甜苦辣,說沒有感動就沒有行動,行動能帶來更多感動的力量。講師以生動有趣方式讓原本冰冰冷冷的場地瞬間變成了營火晚會的氣氛,而且所訴說的概念在生活中也可以應用得到,對我來說真的是受益良多。

第二場的交流講座,演講者準備的東西讓我覺得真的是別出心裁,是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博物館幕後事情,透過他們鉅細靡遺講述出來,就彷彿好像身歷其境!也因為這場講座,我才知道原來要把文物從典藏庫拿出來是多麼麻煩又謹慎的事情,需要像公文往返等很多步驟要去處理;同理,文物要放回去典藏庫也是需要這些過程,不像我們平常把東西拿出來再放回去就好。就這樣第一天在歡笑中以及期待中結束了,第一天的心得就是雖然坐車坐超久,但是從聽第一場的演講聽下來,我覺得接下來這會是一場非常充實的博物館探險之旅。

2022年輾轉接收到了臺東縣成功鎮部落青年文化復振協會與臺東縣成功鎮三仙國民小學教師團隊對於「岩棺」及「巨石」的興趣,在文化部打造「走讀臺灣」年度計畫下,本次考古及史前路徑即響應上述主軸,以在地社群為對象,擬定了以成功鎮境內的考古遺址為核心,以講座分享、綜合討論、遺址導覽等方式,共同討論巨石、分享考古學的研究及展示觀點,以及在地的認識與詮釋。

這個寒假迎來充實的博物館探險之旅
這個寒假迎來充實的博物館探險之旅。

第二天一早,我們參訪了展廳及典藏庫,我想要分享參觀展廳過程中最有印象的部分。參觀南島廳看到了印象最深刻的文字「認同」二字,我們首先要認同自己的身份,並尊重其他族群的習俗,因為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一個國家存在著許多不同族群的人,例如原住民族、客家人、閩南人以及近年來人數不斷攀升的新移民,雖然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但卻存在著族群間不理解的問題,又因不理解而造成不尊重,甚至是發生互相傷害的事情。

參訪完展廳後,緊接著是要參訪讓人聞之喪膽的典藏庫,但其實沒有很可怕啦~~會使用「聞之喪膽」的原因是因為聽到哥哥說典藏庫可能住著很多祖靈,讓天生怕鬼的我就覺得非常的可怕。參訪完之後才了解到原來要保護好古物、遺跡、遺骸等,是因為這些文物都可以讓我們參考與研究在過去沒有文字紀錄的人們平常都在做什麼。最特別的地方是那些古物、遺跡、遺骸等,都要特別為它們專門設計專屬的櫃子,可以說是過得比人還要好,而且濕度、溫度都控制得滴水不漏,只要濕度或溫度不對勁,系統就會立刻通知工作人員來處理。

時間飛快來到第二天下午,首先我們先協助重啟營運的整備工作,例如組裝自動噴酒精的機器、搬運貨物、整編大廳置物櫃鑰匙,這些看似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有一些困難性,例如:組裝自動噴酒精的機器是需要耐心、清楚的邏輯能力,不然會組裝到半夜還是組裝不起來;搬運貨物則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體力,最後的大廳置物櫃鑰匙整編更是需要高超的記憶力、鷹眼般的視力,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在整編過程中發生了一支鑰匙與門鎖不能解鎖的情形,經過同學百折不撓一一匹配,才發現原來是放置鑰匙的過程出現錯誤才導致不能解鎖。最後我們一起參與教案演練,並體驗教案的手作課程,從中發現有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並給予館方意見,第二天在忙碌且充實中結束。

2022年輾轉接收到了臺東縣成功鎮部落青年文化復振協會與臺東縣成功鎮三仙國民小學教師團隊對於「岩棺」及「巨石」的興趣,在文化部打造「走讀臺灣」年度計畫下,本次考古及史前路徑即響應上述主軸,以在地社群為對象,擬定了以成功鎮境內的考古遺址為核心,以講座分享、綜合討論、遺址導覽等方式,共同討論巨石、分享考古學的研究及展示觀點,以及在地的認識與詮釋。

組裝自動噴酒精的機器
組裝自動噴酒精的機器。

第三天導覽解說經驗分享與導覽實作對我來說可用「學以致用」來形容,因為我本身是教程生,在導覽解說經驗分享這一堂課我學到很多,例如導覽中的互動設計,這就像在教學上老師與學生的互動。當中提到親切的態度、幽默感、故事性、相關時事、教學相長等,都跟平常老師所說精進自己是相同的道理,只是服務對象有所不同而已。

最後要感謝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能提供實習機會,雖然在嚴峻的疫情下差點不能來實習,但是在上天看顧之下能如期展開,必須先謝謝大家一起防疫,但最重要的是不忘感謝所有為我們準備的幕後、幕前所有工作人員。

(本文作者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三年級生,史前館2022年館校實習專案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