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博物館頻道

走讀臺灣點滴故事:在探索館聽櫻花姊姊說故事

文‧圖提供/張雅惠

自參與史前館「走讀臺灣」計畫至今,擔任館方教育推廣員的我與走讀活動的每場次際遇,都在從中學習如何不斷改變培訓課程,並與合作夥伴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2022年9月在本館探索館舉辦「探索館試運轉搶先體驗學習」,邀請臺東縣卑南國小四年級共40位師生來訪體驗,由我擔任「同理心:移動的故事」展示區繪本故事導讀的故事姊姊。

活動採用《Kulumaha回家吧》為文本,以行動故事箱藉由內本鹿部落地圖來認識布農族部落長輩口傳的舊址,一起回到60年前尋找所發生的故事,更透過布農小辭典及族語來認識布農族。透過繪本導讀,希望讓師生理解族人當年被迫遷離的記憶。

藉由《Kulumaha回家吧!》繪本,希望大小朋友能夠學會感受同理他人

藉由《Kulumaha回家吧!》繪本,希望大小朋友能夠學會感受同理他人。

一場有趣又能吸引人的說故事活動,呈現方式需要很多道具,想起在日本求學期間曾深深被「紙芝居」吸引而進入故事的世界裡。所謂的「紙芝居」可說是日本傳統說演故事的小舞台劇,當木箱上的門扇被打開後,就如同電視螢幕般深深吸引著觀眾。

「紙芝居」成為我採用另一種有別於繪本呈現的說故事媒材。我規劃一個A4尺寸的輕巧行動故事舞台箱,經過幾番測次後,更改為A3尺寸「紙芝居」的行動故事舞台木箱及《Kulumaha回家吧!》繪本的故事版,心想這樣一來,可以讓現場聽故事的大小朋友更融入情境吧。

故事舞台完成後,接下來就是演說故事的要訣,配合故事主角出現時要著重聲音表情、更要觀察現場反應及互動,創造豐富舞台效果。而且說故事時,需要一邊說故事、一邊思考如何配合故事情節轉換圖卡,必須下一番功夫。

我將圖卡放入故事箱內,圖卡分別有正反兩面,正面為《Kulumaha回家吧!》繪本的繪圖放大版但不含文字,呈現在大小朋友眼前。圖卡的反面則有一些文字和表演的提示語來提醒自己作為演說者該注意的事情。我站在故事箱旁說著繪本故事內容,跟著情節不斷抽出一張張圖卡,可以看到台下的大小朋友對於所看到的一切都有著探索的心。

而隨著故事情節抽換圖卡的時機,技巧也很重要,拉圖卡方式可多變化,例如抽取的速度可快可慢,搭配情節用圖卡敲打撞擊的聲音,也能賣關子並製造驚奇。吸引台下大小朋友們的目光,跟著好奇下一張畫面是什麼,不斷揪心進入情境。所以當這個故事舞台放在大小朋友面前時,大家會好奇而且往往會聽得更加入神。

「紙芝居」行動故事箱能夠吸引聽故事群眾的目光與專注力-
「紙芝居」行動故事箱能夠吸引聽故事群眾的目光與專注力

「紙芝居」行動故事箱能夠吸引聽故事群眾的目光與專注力。

對我來說,實際操作「紙芝居」行動故事舞台箱,且要面對40人的場次,可是初體驗呢。迎面看著團隊夥伴帶領陸續進場並安排坐下來聽故事的學童們,果然他們早已好奇地看著我身旁的木箱。故事箱尚未開啟前,聽到台下的學童說︰「櫻花姊姊,要變魔術喔」「是的,我要變出一本會動的故事,還需要你們一起協助才能開啟這扇門。但是,要如何讓它開門呢?需要一個魔法咒語,才能開門喔。」此時現場的學童早已迫不及待一齊喊出「芝.麻.開.門!」。我便開始帶領大家進入《Kulumaha回家吧!》的世界:「畫面中大家看出這位奶奶她在做什麼呢……Mulas慕拉斯奶奶60年前住在內本鹿,那時候那裏的布農族人被迫要搬家,遷移離開,現在我們要跟著Mulas慕拉斯奶奶重新回到日治時期囉……」。

此時我看到學童的表情以及他們如何受到現場氣氛的影響,想要舉手、想要回答問題,接納我想傳達故事的信息並思考做出的反應,也變得更積極主動。過程中發現大家真正參與到故事的情境裡了,而對於故事出現的人事物,聽故事的人會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但透過這場聽與看,我感受到每個人從故事中被激發,也得到成長的養分。

在這場另類聽故事活動結束後,老師跟同學也回饋他們參訪的心得,其中有人寫下聽完故事的心情:「櫻花姊姊說了一個悲傷的故事給我們聽」、「櫻花姊姊說了動人心弦的故事」。這些分享都是讓我喜歡說故事給大家聽的原動力。

參考資料

紙芝居
紙芝居舞台の作り方紙芝居
高齢者や外国人におすすめ 「びんぼ~びんぼうだいはんじょう」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教育推廣員,史前館2022「走讀臺灣」繪本說故事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