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史前館推動部落樂舞串聯的二三事
前言
2017年第28屆金曲獎頒獎夜,卑南族Katratripulr卡大地布創作歌手Sangpuy桑布伊以《Yaangad椏幹》專輯奪下了年度專輯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當時我曾寫了一個簡訊恭喜這位新出爐的「三冠王」,隨口問他要不要「年輕時表演的影片」,他驚訝地說:「啊,有嗎?」
日前接獲魯凱族Taromak達魯瑪克部落樂舞團隊於2023年11月18日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演出《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緣定鞦韆》,除了為部落伙伴們感到高興外,特別祝福樂舞團隊演出成功。
史前館部落樂舞的推出,是2004年起由「臺灣原住民族樂舞教育傳承計畫」開始,從部落裡零散的表演,到著手組織樂舞團隊,站上更大的舞台,走過一段長遠的路,族人們都難忘館方推動部落樂舞長期陪伴與成長的日子。
「南島樂舞」展演
史前博物館從2004年起以「在博物館搭起部落的舞台」為目標,尊重部落主體概念推動「南島樂舞」展演,透過社區、部落文化成長班、部落教室及對傳統樂舞文化熱心的族人,從籌組團隊、討論部落傳統歌舞,到進行歌舞排練,然後到博物館舞台定期展演。
有別於一般商業演出,表演以傳承為目的,每星期六、日上下午各安排一場次,於史前館玻璃屋餐廳表演。當時經常參與演出的部落有Falangaw馬蘭(阿美族)、Kalaluran卡拉魯然/新園(排灣族)、Taromak達魯瑪克/大南(魯凱族)、Pinaski下賓朗(卑南族)、Katratripulr卡大地布/知本(卑南族)、Vakangan紅葉(布農族)等,一年平均超出100場次。
Pinaski下賓朗部落的歌舞老師林蕙瑛曾表示,史前館「南島樂舞」的舞台是她指導傳統歌舞、編舞創作的起點。林蕙瑛同時也是台東高商原住民樂舞教學老師,她所帶領的原住民舞蹈團參加全國學生舞蹈比賽,連續獲得十二年特優成績。
我寄給桑布伊的影片,也是當時他帶領青年會成員在「南島樂舞」演出的片段。鏡頭裡他理著平頭、穿著傳統服,就像個高中生模樣,現場邊介紹邊演奏了各式口、鼻笛樂器。記得那一年遇上颱風過境,造成南迴交通中斷,連帶影響來館參觀的遊客量,但博物館假日推出的「南島樂舞」表演仍如期演出。桑布伊的青年團隊也不因現場觀眾減少,表演節目打了折扣,反而以他們的熱血創作歌謠與舞蹈,也為災後祈福,平衡受創的心靈。
部落樂舞交流
Pinaski下賓朗、Taromak達魯瑪克部落在參與本館「臺灣原住民族樂舞計畫」期間,舞台經驗越發成熟。從2009年到2010年之間我們帶著兩部落拜訪了各原住民族分佈領域,進行深度文化交流。兩年下來,由南到北、由東到西,分別接觸了排灣、泰雅、賽德克、邵、賽夏、太魯閣、布農、阿美和西拉雅族等族群部落。
Pinaski、Taromak部落樂舞團隊於2010年7月初訪西拉雅族故鄉KabuaSua吉貝耍部落,雙方以歌舞相互交流。當時臺南縣東山鄉東河國小,獲得正名為吉貝耍國小,為第一所恢復平埔族群原名的小學,小朋友們特別排練「梅花鹿舞」歡迎遠道的東部族群。校長鄭富仁還表示,這是卑南、魯凱族與西拉雅族百年來的第一次交流。
另外也拜訪了由臺南縣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萬淑娟率領的Onini竹音樂團(Onini為西拉雅語「聲音」之意)。萬淑娟說,西拉雅族是一個喜愛唱歌的民族,樂團以他們尋回祖先曾經使用的樂器,包括竹口琴、竹筒、木琴、鋸琴等,搭配西洋吉他演奏或演唱西拉雅歌謠。
樂舞連結再次回到西拉雅族是2020年籌備「牽手平埔」特展時,進入南部平埔族群田野調查。十年間變化頗大,經過KabuaSua吉貝耍部落的文化復振,Ta-ai夜祭已經遠近馳名,無論是慕名而來參訪或調查目的,寧靜的部落展露出活絡氣氛。
2021年3月31日「牽手平埔」特展在南科開幕,除了邀請Onini竹音樂團開場,馬卡道族高樹鄉泰山國小古歌謠合唱團演唱古調,接著由大武壠族「大滿舞團」演出歌謠搭配祭祀表演。
「大滿舞團」是2009年八八風災後,王明亮眼見族人失去了土地與親人生離死別,感受「滅族」的極大壓力,於是在2011年發起成立舞團,藉由歌舞進行藝術療傷。舞團雖非科班專業卻得到族人的認同,同時肩負起各項祭儀,舞團的成立非但改變了族群的命運,也撫慰了部落巨大的傷痛。
樂舞展演的升級
「臺灣原住民族樂舞傳承計畫」中程目標是進一步深入整理部落文化,探尋歌舞在整體生活或文化脈絡中的角色與功能。
2013年館方與Taromak達魯瑪克部落合作,一方面進行部落文化調查、展示文物收集及耆老訪談;一方面訓練歌舞演出,並規劃「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希望以展、演雙向整合在博物館場域,營造一個讓部落認同的空間,完整呈現部落傳統歌舞。
從2013年5月10日夜晚,策展團隊首次到部落進行正式說明,與社區發展協會、長老及青年團幹部溝通取得全體認同,到12月11日「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開幕,相距僅7個月,對於一個整合展演性質的展覽,時間的壓力確實是一大考驗,甚且是在計畫經費短缺之下。克服多方困難後,展開田野工作已是10月中旬,我們採取與部落合力製作特展的方式,讓這件「部落大事」深植在族人心中,同時需要部落全體的支持與參與方可能完成。在策展團隊展開多次誠懇溝通下,獲得古明德頭目、胡進德村長、東魯凱文化教育協會及大南國小、部落幹部的參與,幾乎部落全體動員,讓我們看到了部落強大的團結力量。
實施近10年的原住民族樂舞傳承計畫,雖然因為計畫經費不足而告一段落,但曾經付出而奠下的基礎,讓樂舞發展仍透過規劃特展與各種形式展演能夠接續延伸,至於像桑布伊在更高層次的傑出表現則是他努力的成果,也令人與有榮焉。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副研究員,史前館「臺灣原住民族樂舞傳承計畫」承辦人)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南島文化專欄
-
博物館頻道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