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保存小秘訣(三)織品文物的保存與維護
織品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舉凡實用的衣物至裝飾用的壁毯,厚重的毛氈至輕薄的蕾絲,藉由它我們可獲得溫暖與舒適,並可應用在生活中各個層面,增添生活的樂趣與色彩。
織品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兩萬年前,史前人類利用簡單的植物纖維(如苧麻、亞麻等)或動物毛髮,將其搓揉成線編織成布。由於織品的歷史價值或對人們的特殊意義,也成為我們家中珍貴的收藏品之一,例如父母為我們保存嬰兒時期穿戴的小衣服、小褲子,家中傳承下來的傳統服飾、婚紗禮服、裝飾毯等,對我們而言,其價值不僅止於它外觀的美麗,更包括了製作者、使用者、或是贈與者所賦予的特殊意義與紀念性。
織品雖然具有經久耐用的特性,但也可能因為本身材質與製作過程缺點,或外在環境影響而變得十分脆弱。一般的劣化因素包括化學性的變化、物理性的損傷、以及不當的收藏與持拿方式。舉例來說,光線對織品是頭號殺手,特別是日光中的紫外線,會加速織品老化的速度,導致褪色、纖維脆化斷裂等傷害。溫溼度的劇烈變動,對織品更會產生無形的影響,溫度升高時會加速纖維老化及其他化學反應速率;環境過於潮溼,會導致黴菌與害蟲生長繁殖,過度乾燥則會使得織品纖維脆化斷裂,加上織品如果是由多種纖維材質製成,則更會因為彼此的膨脹係數不同,而導致變形或分離。
織品對於保存環境中的空氣品質十分敏感,例如暴露在含有二氧化硫的污染廢氣可能導致染料褪色。空氣中的灰塵與懸浮粒子會使得織品髒污,細小的灰塵顆粒深入纖維縫隙,彷彿一把利刃,將脆弱的纖維切斷。動物性纖維富含蛋白質,是衣蛾與地毯甲蟲等害蟲喜愛的食物來源;棉麻等植物性纖維雖不是昆蟲喜好的食物,但卻會因為布料處理過程中所使用的澱粉漿料,吸引銀魚、蟑螂等害蟲囓蝕。此外,織品會因為長期與帶酸性或鹼性物質直接接觸而逐漸劣化。家庭常用的木質箱櫃,由於未經脫酸處理的木材會慢慢釋放有機酸,逐漸轉移到織品或衣物上,而變酸、泛黃,甚至纖維逐漸脆化。織品也會因為不當的保存與持拿方式而變形、老化、脆弱、破損。例如一件正式的婚紗禮服,可能因為長期的吊掛,其本身的重量使得纖維長期受到拉扯,逐漸失去彈性而變形。摺疊式的織品收藏,經久亦會產生深邃的摺痕。使用漂白水或乾洗劑等強力清潔劑清洗織品,不僅可能直接破壞纖維連結,其殘留物含有螢光劑或帶有酸鹼性,亦會對織品造成威脅。
一般保存織品之目的有二:一是為展示陳列而保存,二為想要偶爾使用或穿戴,基於長期使用的目的而保存。為了讓織品可以長期保持良好狀況,並且代代相傳,我們可以藉由注意下列事項,確實達到保存維護效益:
》織品應儘量遠離日光或日光燈管直接或間接照射,收藏於陰暗處。展示陳列時也必須減少展示照明的時間長短,並定期輪流更換展品。
》織品收藏的環境應保持穩定適中的溫溼度(18-22℃,50-60%RH),遠離潮溼的地下室與悶熱的閣樓。
》收藏環境應保持良好通風與空氣品質,定期清掃,避免水源、食物與垃圾,以免黴菌滋生或吸引害蟲進駐。
》 收藏織品應使用無酸性紙盒存放,並使用柔軟之無酸紙或中性紙做為襯墊或夾層。
》將織品盡量平放收藏,避免折疊。如無法避免折疊,折曲處應加支撐襯墊減少皺摺產生。展示時亦應儘量平放,或加斜背板或內襯支撐,避免單獨吊掛,造成變形。
》 大型織品(例如壁氈、地毯、旗幟、唐卡等)可使用捲筒收藏,減少皺摺,並可節省空間。吊掛展示應注意織品本身重量,定期更換吊掛方向避免變形。
》吊掛式收藏或展示衣物,應選擇與衣服大小相符之粗厚型衣架。衣架上加軟厚襯墊,減少纖維拉扯變形或斷裂。
》脆弱或年代久遠的古董織品切忌水洗或乾洗,或使用芳香劑消除異味。纖維強韌或狀況較好的織品,可使用低吸力之吸塵器,搭配軟毛刷使用清理灰塵。
》持拿珍貴的織品文物時,應將雙手清洗乾淨,最好能夠佩戴白色棉質手套,避免手上之汗漬或髒污污染織品。
》破損之織品,應選擇相似材質適度縫補,避免損害狀況擴大。如保存狀況十分不理想,應請專業織品修復人員負責修復事宜,以維護珍貴織品之完整性。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
觀看本期其他文章
-
話題 • 話語
-
博物館頻道
-
博物館花絮
-
搶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