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博物館頻道

穿越時空蔦松家:南科館公共藝術建置

文‧圖/傅鳳琴

2007年行政院核定史前館南科館建館計畫,目前正積極籌建中。史前館南科館佔地約2.42公頃,未來將結合展示呈現南臺灣地區的生態環境與變遷、復原南科地區發現的大坌坑文化五千年來人類的生活方式。2017年5月10日公開徵選公共藝術設置,徵求藝術創作者共同參與並提供民眾豐富多元的藝術文化體驗,也希冀藉由藝術家的巧手與新視野及創作理念,結合南科館的場域精神、願景,和南科跨越近5000年的考古文化,激盪出屬於此處獨一無二的作品;透過公共藝術的創意手法,展現南科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1528859663359

好可愛的蔦松一家人喔!太可愛的太空人家庭,連結過去與未來。

徵選方式分2階段方式進行,初選共徵集20件作品,入圍決選共有4件,在評選委員多次討論後,由藝術創作者李明道及其工作室以作品《蔦松家》獲得第一名。相對於過去李明道先生多以FRP材質進行公共藝術,此次選用不鏽鋼鑄造,雖可讓作品在戶外保存更久,但要如何呈現陶器的質感,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挑戰。然而此作品將不鏽鋼與汽車烤漆為基底,並配合高科技掃描列印技術進行創作。作品以「爸爸、媽媽和兩個小孩、一隻狗」的家人概念,重現千年前原始陶偶的形象,並同時藉由「太空」以及「科技外衣」的元素,將陶偶搭配具未來感的造型,進而產生強烈的時光穿梭感,以不同時空的藝術形式,呈現人類文化演繹接續前進的概念。

此創作以蔦松文化時期出土於道爺遺址的文物-人面陶偶為發想,是南科館代表性考古文物。蔦松文化的特色是遺址出土的陶器大多為素面紅陶,有少量的貝殼紋飾陶罐,以及陶質的鳥頭狀器。人面陶塑展現蔦松人在立體捏塑上有相當成熟的工藝技術,在捏塑技術表現上,最明顯的是鼻樑與眉弓的特徵,以及眼窩和鼻孔的位置。這個作品結合南科館考古文物,也連結南科館主體建築交織軸線時空交錯理念的趣味性。「蔦松家」以簡潔、大方的風格,塑造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館的科技與人文特色,期望未來能夠成為鮮明的藝術地標。

外表粗獷、皮膚黝黑的藝術創作者李明道Akibo Lee,是歌壇天王天后御用唱片封面設計師,為臺灣流行音樂創作許多令人矚目的經典設計,大家熟悉的陳昇、伍佰、羅大佑、阿妹等唱片包裝都出於他的設計。他擅長運用強烈色彩與本土藝術,在視覺領域開創出豐富璀璨的花。其作品在未來科幻、本土色彩、華麗繁複之間,獨創深具魅力的個人風格。2014年第四屆公共藝術獎榮獲最佳創意表現獎、卓越獎。

製作第一步首先進行現場丈量現勘,並以作品圖合成現場實景模擬;接續以3D掃描人面陶偶,接合身體縮小版列印作為參考。同時也列印實際尺寸翻模鑄造,進行臉部翻模鑄造,同時進行身體結構骨架及表面不銹鋼鍛造,再將身體與臉部結合,然後在結合處打模修整。最終表面處理完成,即開始彩繪作業;一組作品共5件,耗時半年,完成作品建置最高的「蔦松爸爸」計有270公分高。有觀眾表示「蔦松家」作品表情都「鬆鬆懶懶」地,應該日子也過得「鬆鬆懶懶」地,看了想在他們家草皮睡個鬆懶的午覺,令人好生羨慕。

圖片說明文字

蔦松家以爸爸、媽媽和兩個小孩、一隻狗,家人之概念,將千年前的原始陶偶穿越到今天的時空。

除了公共藝術作品之外,南科館也希望和社區民眾構成共同的歷史記憶與感情,因此推出一系列民眾參與藝術教育延伸課程,以獲得居民的認同。本計畫邀請專業美術老師,帶領小朋友用彩色黏土為預先列印好的人面陶偶,加上自己想像的外形,創作自己的「蔦松人」。

第一波活動以南科園區周圍之新市國小、安定國小、南科國小為起始點,課程先從「很久很久以前」,館藏蔦松人面陶偶故事,再訴說南科館公共藝術的理念及創作過程,讓小朋友在體驗創作的同時,也了解南科考古文化和公共藝術。南科館希望以藝術教育延伸課程的方式啟發在地小朋友的興趣,從小喜歡博物館、認識愛護自己的鄰里。參與活動小朋友的想像超乎預期,各式各樣的「蔦松人」作品,讓我們驚呼連連。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秘書室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