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話題 • 話語

博物館是我的舞台—豐田國中X博物館戲劇導覽計畫

文/李宥云、宋丞宇、邱瓊儀、林柔孜、洪梓佑、周長輝、馬莎惟、黃暄庭‧圖/邱瓊儀

前言/邱瓊儀

國際博物館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簡稱ICOM)在1946年創立,是全球性的博物館專業領域組織。ICOM自1977年開始推動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每年規劃以全球社會發展相關的不同主題,藉由博物館多元文化交流媒介的角色,串聯展示、推廣教育活動或其他行銷活動,以促進民眾溝通對話,帶動更多的參與及交流,並強調博物館對社會的寶貴貢獻。

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旨在強調博物館作為一個促進學習、發現和文化理解、充滿活力的教育學習場域的重要性,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4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及9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建立有彈性的基礎設施,促進包容性和永續的工業化並培育創新(註1)。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呼應該主題,將於2024年518博物館日當天推出「秘寶解說」活動,串聯館校合作培力的高中、國中、國小等五所學校的學生,站上博物館舞台展現自我。

博物館是我們的舞台,在這裡我們學習了知識、學會將表演藝術融入導覽,也建立了自信心

博物館是我們的舞台,在這裡我們學習了知識、學會將表演藝術融入導覽,也建立了自信心。

臺東縣立豐田國民中學(下稱豐田國中)距離史前館僅幾步之遙,是參與館校合作導覽培力的第一所國民中學。緣起於豐田國中向臺東縣政府申請112年度一技在身──創業教育社團實施計畫,該計畫呼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成就每一個孩子──落實適性揚才,終身學習」之願景,由戲劇創作與應用專才的林柔孜老師帶領,藉由戲劇教育引導豐田國中劇場藝術創意產業社團(下稱劇場社)學生落實生活中的觀察能力,培養生活學習的敏銳度,並融入劇場相關工作知識學習,提供生涯探索機會、發展多元潛能,以達適性揚才理念。

計畫起草之初即先拜訪館方討論合作教學規劃之可能性,希望以博物館為場域、南島文化展示為主題,對學生進行導覽培力,並逐步融入劇場訓練,以共同開發展廳戲劇主題導覽為目標,藉由課程與實作訓練,讓學生了解博物館場域及工作內容、認識南島知識,並學習如何成為導覽員。

計畫之初先安排學生參訪認識南島展廳

計畫之初先安排學生參訪認識南島展廳。

本計畫最終培力6名導覽學生,並提供觀眾兩場次正式導覽;另於2023年12月以創作戲劇參加臺東縣112學年度學生舞蹈暨創意戲劇比賽,榮獲優等第一名佳績,也在今年4月24日全國學生創意戲劇競賽獲得優等殊榮。闊別半年,豐田國中學生們將在2024年518博物館日當天,再次於博物館室內舞台展示廳為大家導覽,當天也加碼於戶外舞台帶來流行音樂演出,歡迎大家一起來為他們喝采!

表演藝術與博物館的火花/豐田國中林柔孜老師

2022年我經由教師甄試考回臺東並至豐田國中服務,擔任表演藝術老師兼原住民族流行音樂表演實驗教育班導師,與一群喜歡音樂表演的七年級學生一起當起新鮮人;同時也接手臺東縣政府教育處輔導成立的創業社團「劇場藝術創意產業社團」,社團學生成員來自七到九年級,學生不一定都對表演藝術有興趣,有些可能是逼不得已才來參加社團,但沒關係,戲劇的養分潛移默化,學生能有所收穫與改變成長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2023年我開始思考要如何帶領社團學生透過表演藝術認識在地,兼具創業社團的精神,並結合所學應用戲劇在臺東開花。因此,當時便想到豐田國中的好鄰居史前館,我試著與館方聯絡說明,非常開心獲得博物館同意協力,就此開啟以戲劇教學和博物館的合作。這是第一次的嘗試,感謝館方大力配合並協助館內導覽教學,豐田國中學生博物館導覽演出的初體驗就此登場。

是否會好奇為什麼要從博物館導覽作為表演藝術的學習呢?導覽員就像一位編劇、導演、演員,要面面俱到;而導覽就像一場(即興)演出,導覽員要有觀察力、適當的表達能力、適時改變調整的臨場反應等;不但要對展區、展品熟悉,還要因應民眾可能會隨時提出問題或是有突發狀況要解決。因此,表演藝術與博物館的結合,除了讓學生知道學習戲劇表演可以應用劇場以外的地方,也希望表演藝術能深耕於瞭解課本所教授的內容並實踐於生活之中,同時學習當觀眾,打開好奇的心去探索。也期望透過這次南島廳展覽,增加學生對於在地故事與自身文化的認同感。

課程培訓為期近一年時間,自2023年2月與館方討論後,3月先由史前館展示教育組方鈞瑋組長到校介紹南島文化,4至6月則配合甫重新開館的史前館進行學習,我們有幸成為當時臺東縣內第一所參觀全新視野南島展廳的學校。館方先安排學生認識整個南島廳,再透過小組討論方式選出自己想導覽的主題內容,培力撰寫導覽稿。同學們利用暑假在家及到館練習,於開學後擔任小導覽員,最後順利完成導覽志工服務工作。2023年12月,我帶領學生以博物館導覽內容改編成《Kita我們的音樂》,參與臺東縣創意戲劇比賽獲得優等。2024年1月我們又以濃縮版的戲劇導覽在博物館展廳呈現,讓博物館成為我們的舞台。

館內同仁扮演觀眾聆聽解說,同時記錄優缺點回饋

館內同仁扮演觀眾聆聽解說,同時記錄優缺點回饋。

在這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學生的「痛苦」,平常要他們寫作文就已經很困難,這次還要自己整理資料並撰寫導覽稿,所以前置的引導與修稿也「不輕鬆」。尤其同時身兼數職的我忙翻天,但還是要跟著學生們一起突破困境。學生導覽稿完成後,還要了解如何擔任一名稱職的導覽員,學習如何近距離與民眾面對面互動,所以開始語調練習、應對學習和背稿,無一不讓學生吃盡苦頭。當老師的我只能軟硬兼施,鼓勵他們跳脫舒適圈,陪著他們理解學習過程本來就會經歷挫折、撞牆期、甜蜜期等;然而學生實作經驗增加後,那種成就感更是無價的,大家也慢慢地游刃有餘。

每場練習之後,老師與同學一起討論

每場練習之後,老師與同學一起討論。

2023年8月底開學的新生訓練,參與培訓的學生以導覽員身分,親自為豐田國中新生學弟妹導覽,也在後續臺東縣科學發明展中為來訪貴賓及其他國中小生導覽,也顯示他們透過導覽實踐並展現劇場表演能力。而在博物館戲劇演出的部分,學生學習觀演角色轉換,結合館方展示單元中音樂主題的部分,也結合原住民族流行音樂表演實驗班學生現場彈唱,讓博物館展示當中的原住民音樂以立體聲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帶學生經歷應用戲劇表演是一件開心的事,劇場工作與博物館工作一樣,需要一群人一起完成,期望透過創業社團精神讓學生體驗表演藝術工作能多元呈現。最後,感謝豐田國中劇場社學生們願意改變與學習,以及史前館方鈞瑋組長、黃郁倫助理研究員與邱瓊儀研究助理等館方同仁花時間、精力的協助與陪伴。我們一起在館校合作下,共同合作完成這次博物館導覽培訓和博物館劇場演出。

本計畫在豐田國中洪文政校長(後左1)與史前館展示教育組方鈞瑋組長(後右3)支持下,順利完成導覽培訓和劇場展演

本計畫在豐田國中洪文政校長(後左1)與史前館展示教育組方鈞瑋組長(後右3)支持下,順利完成導覽培訓和劇場展演。

勇敢站上舞台/豐田國中學生

經過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112及113學年度)兩個學期課程的辛苦訓練,同學們都完成了目標。以下是他們開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體驗與感受。

李宥云(現為豐田國中原住民族流行音樂班8年級學生)

在這快一年的導覽課程裡,我學到了團隊合作。每次的練習,都切身感受到大家一起的努力,過程很辛苦但成果很值得。從零散資料的拼湊、雜亂無序的內容到最後整理成導覽稿。我在家裡自我練習時,還把椅子或者是電風扇當成人來對著它講話,也試著把查到的知識轉換成自己的話;放假期間多次到學校和史前館,練習如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跟抓住觀眾的心。

因為在導覽中我擔任串場主持的工作,所以我也反覆練習導覽點間的接場、修正老師及觀眾給我的意見,終於在我們替全校的新生導覽中順利完成任務。就算我還是會不自覺動來動去,但我覺得自己有做到想要的標準,這次的課程培訓讓我非常開心。如果下次還有機會,我一定還會參加。

選定主題後開始蒐集資料、撰寫導覽稿,在館員陪同下實地練習

選定主題後開始蒐集資料、撰寫導覽稿,在館員陪同下實地練習。

宋丞宇(現為豐田國中原住民族流行音樂班8年級學生)

謝謝老師與博物館館員,讓我們有這麼好的機會參加導覽培訓課程。從選題到寫導覽稿再到當解說員,這一系列的訓練下來,我成長不少。看完博物館展廳導覽後,我選擇「運動」作為導覽主題,因為臺東有很好的運動員,我想跟大家分享臺東的榮耀。找資料寫導覽稿時,我一直修改、一直修……直到修了第四次。寫完導覽稿後就開始練習導覽,爲了避免忘記,還偷偷寫了小抄,最後終於成功背下來,也讓我贏得導覽的機會。

對全校新生導覽時,因為有幾次練習的經驗,我就不會那麼緊張,最後圓滿結束時,我鬆了一口氣。上課這段期間我很開心學到很多,例如如何把話說清楚、說完整,也學到怎麼當一個導覽員。希望下次也有這樣的機會。

在史前館研究人員引導下,學生透過小組討論選出自己最想導覽的主題

在史前館研究人員引導下,學生透過小組討論選出自己最想導覽的主題。

洪梓祐(現為豐田國中原住民族流行音樂班8年級學生)

這是我第一次導覽,主題是「棒球」。這次導覽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例如不會口齒不清、站有站姿、如何蒐集及整理資料,真的讓我獲益良多!導覽前需要先找好資料,原先我以為查資料會很無聊,後來才發現我竟被吸引,找到很多我不知道的棒球歷史,也發現文章內容沒有自己的想法,看起來很生硬沒有感情,所以我不斷修改。

開始練習導覽時,我才知道導覽多麼難,不斷練習,口齒不清等錯誤。回家後我就把阿嬤當聽眾,一直唸給她聽。我還會問阿嬤:「我會唸太快嗎?」、「會口齒不清嗎?」。

在導覽當下說完全不緊張是騙人的,甚至還會有點慌張,所幸後面也很順利完成導覽。我真的謝謝老師讓我們有這個機會練習導覽、練習我們的膽量。

選定主題後開始蒐集資料、撰寫導覽稿的過程,找到好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選定主題後開始蒐集資料、撰寫導覽稿的過程,找到好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周長輝(現為豐田國中原住民族流行音樂班8年級學生)

2023年的社團課要學習當一名導覽員,最後還要幫學弟學妹導覽,我心中是既開心又緊張。我選擇的導覽主題與音樂相關,因為跟我的生活和興趣比較接近。查資料是為了要寫自己要導覽的文稿,所以我告訴自己絕對不能馬虎。第一次練習時,身體會不自覺發抖、講話加速、腳也一直亂動,但講完時感覺其實導覽也沒有那麼可怕。幫學弟妹導覽時,我以提出問題的方式互動,讓自己不要那麼緊張。但導覽過程中,因為沒有人接話,換成我要自己圓場,使我感受到沒有人回答的尷尬,但幸好還是順利完成。

經過這一次導覽課程,我學到了非常多,例如口頭表達要清楚,還有訓練到我們的膽量,這些都是為了我們音樂班之後表演而做準備。很感謝我們有這次機會導覽,不僅很好玩,也有學到很多東西!!

經過多次練習後,終於登場解說(左起梓祐、丞宇、暄庭、莎惟、長輝、宥云、柔孜老師)

經過多次練習後,終於登場解說(左起梓祐、丞宇、暄庭、莎惟、長輝、宥云、柔孜老師)。

馬莎惟(現為豐田國中原住民族流行音樂班8年級學生)

這次導覽我擔任音樂組的導覽員,也學到了很多關於南島地區以及臺灣的原住民音樂。在前期學習中,老師帶我們用心智圖寫導覽稿、用魚骨圖細分導覽的時間;我們還練習用心智圖分類、學習釐清問題。我寫了很多關於臺東原住民歌手的稿件,透過書寫,我才知道他們不是一開始就很厲害,而是一直寫歌、發表才有機會被大眾認識,努力許久後終於獲得金曲獎。

實地訓練時我們要練習靠自己的方式來吸引大家注意,透過請大家往哪裡移動、往哪裡看等方式來聚焦。總結來說,不管你有多會講,聽眾大約15分鐘左右就會開始心不在焉。最後的考驗就是替學弟妹導覽,很謝謝他們願意認真聽我導覽並且讚美!這次課程導覽學習,我覺得非常棒!我很喜歡,收穫滿滿,很謝謝老師願意在百忙之中來帶領我們、教導我們。

參與培訓計畫的學員認真又自信地為學弟妹導覽

參與培訓計畫的學員認真又自信地為學弟妹導覽。

黃暄庭(現為豐田國中原住民族流行音樂班8年級學生)

2023年暑假,學校劇場社安排在史前館學習當博物館導覽員,作為戲劇社的培訓課程。這個課程讓我覺得非常好玩,因為可以學到怎麼跟大家互動,也可以學習清楚咬字。以前我都是看別人導覽,但這次不同,是我當導覽員。

導覽課程中,老師們很用心教導,我們要自己寫導覽稿,練習跟展品互動,以及背稿,最後就是導覽。訓練過程我們會遇到問題,老師總是細心替我們解答。雖然遇到觀眾會緊張、講話的時候還是不夠流暢,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練習,我發現自己可以越來越上手。

我覺得我要學習的地方就是要怎麼跟人互動?怎麼讓自己咬字清楚?還有不要一直看地上跟上面,要看觀眾;雖然有些人最後沒有完成導覽訓練,但我很認真完成這個課程。這次導覽課程,我們從上學期開始一直練到暑假,直到開學後幫學弟妹導覽。過程非常辛苦,不過辛苦總是有收穫的!真的很謝謝有機會可以去學習導覽,也很感謝老師幫助我們可以學習及體驗怎麼當導覽員。

當日聆聽導覽的新生學弟妹為數眾多,對導覽同學而言是不小的壓力

當日聆聽導覽的新生學弟妹為數眾多,對導覽同學而言是不小的壓力。

結語/邱瓊儀

聯合國(United Nations)2015 年發布《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 年永續發展議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宣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和 169 項具體目標,期望確保地球上全人類在 2030 年之前能有永續發展生活的美好未來(註2)。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於2019年產出「OECD學習羅盤2030」(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擘劃出2030年全球教育藍圖是融合知識、技能與態度的素養教育,並以促進個人與集體的福祉為最終目標(註3)。

以解說員身分一字排開落落大方自我介紹並開場

以解說員身分一字排開落落大方自我介紹並開場。

臺灣於2019年推行108課綱,延續 OECD 對核心素養的界定,以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個明確面向,呼應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2020年OECD再次提出《回到教育的未來:經合組織關於學校教育的四種圖景》報告(註4),提出四種未來教育的圖景,包含學校教育擴展(SCHOOLING EXTENDED)、教育外包(EDUCATION OUTSOURCED)、學校作為學習中心(SCHOOLS AS LEARNING HUBS)、無邊界學習(LEARN-AS-YOU-GO)等,無疑說明了在未來教育的路上,博物館與學校教育的合作勢在必行,更凸顯了博物館的價值。

學校可以更善加運用博物館館員所知道的知識,攜手合作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

學校可以更善加運用博物館館員所知道的知識,攜手合作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

史前館從2023年重新開館以來,即開啟了更多元的學校合作計畫,從不同層級的學校及合作模式中,逐步摸索博物館在未來教育藍圖中可以扮演的角色。館校合作計畫是一項行之有年且多元有趣的教育合作模式。近年則有愈來愈多的學校調整其育才策略,推展可實踐的創新課程教學,以素養(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為中心,透過「預期─行動─反思」的循環,串聯館校以創新的教育理念和技術手段,實現自由、開放和包容的學習模式,爲學生提供更豐富靈活且個人化的學習體驗。

這樣的模式不僅讓學生在學習中創造個人價值,從積極參與服務學習練習承擔責任,並從實做中學習處事態度、團隊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知,博物館與學校在未來教育的路上是同行的好夥伴,可以共同實踐永續學習的願景。

(註1)2024年博物館日主題參照國際博物館學會網頁

(註2)聯合國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註3)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

(註4)OECD Back to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Published on September 15, 2020)

(本文作者群邱瓊儀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館校合作計畫承辦人;林柔孜為臺東縣立豐田國民中學教師,餘為臺東縣立豐田國民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