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話題 • 話語

博物館日超展開──「進入書書果實世界」市集在史前館!

文‧圖提供/林頌恩

「什麼?今年518博物館日主題是“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不就是我們今年特別在做的嗎?」

「對呀!『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天哪這實在是太適合了吧!!」

國際博物館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歡迎各館所以此主視覺變化成各種方式來慶祝博物館日。今年主題為「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

國際博物館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歡迎各館所以此主視覺變化成各種方式來慶祝博物館日。今年主題為「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TMA

每一年緊張等待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到底會端出什麼主題來,絕對是各館所當年要承辦博物館日活動同仁最傷腦筋的地方。因為活動規劃得太早不見得跟主題好搭配,太慢才開始思考的風險又太巨大,所以每年就像在等待開獎一樣,「哇~~~~中了中了」就是我們今年的心情。怎麼說呢?這一切都要從跟晃晃書店討論市集合作的構想開始。

這兩三年可以很明顯感受到文化部想要多創造民眾跟書籍、書店、出版業多加連結並且親近閱讀的可能,無論是走讀臺灣、文化幣或打造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等概念的作法,都希望可以找出新方法提供民眾接觸藝文、書籍相關的複合式體驗。晃晃書店在這方面集結了臺東各個獨立書店匯聚成「書書果實」這個閱讀新品牌,以創新書市的概念來串連市集跟各單位合作,邀請大家在臺東日常生活走入閱讀的世界。因而從去年10月到今年5月陸續有四場協力市集,而最後最大一場活動就落在與本館合作的「進入書書果實世界」市集。而這一部分構想也源於去年五月史前館結束再造工程重新開幕慶祝時,在後花園辦理熱鬧的飲食市集與大型音樂會帶給在場者放鬆愉悅的感受,於是同事瓊儀跟我便一直想找機會再辦市集,此時晃晃書店主打創新書市的想法也吸引了我們,在五月份結合國際博物館日與館慶一起在史前館合作辦理創新書市的構想於焉形成。

「進入書書果實世界」創新書市的海報,上頭有6個以臺東在地水果為意象的果實, 猜得出他們的原型是以哪些水果來發想嗎

「進入書書果實世界」創新書市的海報,上頭有6個以臺東在地水果為意象的果實,

猜得出他們的原型是以哪些水果來發想嗎?

創新書市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書店出攤但結合各種活動內容而擁有多元的可能,也有機會讓愛逛市集的民眾在書攤上找到跟自己興趣相符合的書籍,增加更多選書藏書的可能;同時,各式各樣的活動也有助於活絡書市,讓不同地點辦理的書市都能帶有自己獨特的面貌。因而我們也開始盤點,這場在史前館發生的創新書市有哪些優勢。

想一想,除了擁有室內與戶外可以區隔不同性質的攤位,也能分區容納多種同時進行的室內活動,如講座、手作、說故事、作者簽書會等等,原有的洗手間、飲水機以及無障礙軟硬體服務應有盡有,加上國際博物館日慣例免門票歡迎民眾親近博物館外,接下來就是要思考如何以擁有展廳的優勢,來打造獨一無二的市集體驗。

博物館可以打造甚麼樣植基於教育行動出發的體驗,帶給參與者深刻的博物館經驗?我想到去年10月走讀活動邀請卡大地布年輕族人來展廳解說帶給我跟其他民眾的感動,也就是由族人在展廳現場為眾人敞開來自他們所熟知或關注的分享,帶給大家不一樣的視野。當時跟講師群接洽準備的時間很有限,所以我便想像,如果能夠花上更長一段時間跟部落的國小合作,由更年輕一輩的孩子們以未來主人的身分來講述南島廳,會是如何呢?也就是在市集之日作為導覽的最終展現,但同時也在過程中展開培力與陪伴,讓孩子們獲得不一樣的學習經驗,我想這應該能夠帶來不一樣的教育行動扎根,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教育活動。

南王花環實小的小朋友練習跟同伴介紹南島廳講述原住民運動員的單元

南王花環實小的小朋友練習跟同伴介紹南島廳講述原住民運動員的單元(圖/林頌恩)。

這個想法獲得同事的支持,也在跟不同學校接洽的過程獲得老師及校長躍躍一試又充滿忐忑的期待,於是有了臺東縣桃源國小KIST理念公辦民營學校、臺東縣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與臺東縣金峰鄉介達國民小學三所國小加入這個計畫。接著又與國立臺東高級中學洽談以口說練習台語的方式來導覽史前史廳的嘗試,加上已有去年豐田國中劇場藝術創意產業社團透過戲劇導覽參與博物館解說的基礎可以直接加入成果展現(上一期電子報〈博物館是我的舞台—豐田國中X博物館戲劇導覽計畫〉道出參與師生的心得),於是便有五所學校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願意與我們一起展開在展廳導覽航道上秘寶尋航的冒險歷程。

過程中,我們看到國小孩子們從一開始不知道要選些甚麼物件來分享,在老師的陪伴與教推員虹妮的介紹下,逐漸能產出與自己生活經驗相關聯的敘說跟看法;高中年輕人聽完史前史廳的介紹露出驚嘆的眼神,流露出原來臺東擁有這些國寶級史前文物的在地光榮感,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跟累積都讓館員與教師在探索合作當中感到被激勵。於是當我們聽到,今年博物館日主題好難得可以直接跟教育有關耶!而且還是定睛於探索研究的方向呢!那種押對寶的感覺真是再興奮不過了!!

介達國小以「Sinapayang正興村文化種子」為名出攤,並於開幕式演出(出自書書果實市集攤位介紹)

介達國小以「Sinapayang正興村文化種子」為名出攤,並於開幕式演出(出自書書果實市集攤位介紹)。

當我問起介達國小一位選定解說賽夏族漁槍的小朋友,問他怎麼那麼了解漁槍的使用方法,明明博物館擺的是靜態的物件,然而他卻能精準描述使用漁槍的動作及步驟。他胸有成竹又帶點羞赧的稚氣說:「我上次聽完解說以後上網找影片,就知道要怎麼用。」天哪,這樣的回答,是不是很符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的理念:「『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強調博物館作為具有活力的教育機構,在促進學習、發現和文化理解方面的重要性,並聚焦於優質教育和促進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博物館藉由提供場域及創造分享的形式,帶給孩子們學習的可能,同時也希望孩子們能在這個練習面對挑戰與困難的過程養成自信,再把這個學習的成果透過導覽的方式分享給眾人。於是我們組合各式好料,要在博物館日的周末展開「書服閱讀」、「書菜品嘗」、「秘寶導覽」的書市集,希望帶大家在市集中與書香及知識相遇。

桃源國小的小朋友在南島廳展開解說練習

桃源國小的小朋友在南島廳展開解說練習(圖/林頌恩)。

此外大學端還有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學生以常設展廳來設計適合學童進行展廳學習的探索包。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也以食農教育為目的來出攤,透過產品、展板以及現場講解,來介紹臺東的鳳梨品種。國立臺東大學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同仁則前來協助教育活動及市集準備工作,讓這場市集也成為串連在地教育單位的可能。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以「旺東來」為攤名,結合食農教育來出攤(出自書書果實市集攤位介紹)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學生以「旺東來」為攤名,結合食農教育來出攤(出自書書果實市集攤位介紹)。

晃晃書店的老闆素素說,當初以「書書果實」來命名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是漫畫《航海王》裡頭一種惡魔果實,吃下書書果實的能力者「可以將指定對象帶進書世界裡,進到書世界中的人不但不會變老,還能與書外的人交流。」所以這個市集在視覺設計上還以六種在地水果創造出屬於臺東的書書果實,擁有各種神奇的魔力。所以我們也以「秘寶導覽」來稱呼這場特別的學生導覽,希望大家可以把握5月18日以及5月19日這個周末前來史前館,感受眾人吃下書書果實的神秘力量。

看著工作群組跟粉專裡頭逐漸形成的市集陣容,計有8場演出(含開幕式演出)、6場講座、3場手作、5場說故事以及兩天70攤的安排,除了書店跟學校出攤以外,還有體驗、地方、公益、文創、原民藝術與特色飲食的攤位。每個攤位都有其與SDGs對應的理念及目標,現場有各種鼓勵閱書、買書、親近書的活動,有些攤位也可以使用文化幣,或歡迎學校教師帶著孩子前來認識各攤經營的理念,相信將會創造臺東難得一見的精彩學習場域喔。

本次「進入書書果實世界」創新書市活動,由晃晃書店主辦、本館合辦,特別感謝以下單位大力參與支持:

協辦單位|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臺東縣政府教育處、林務署臺東分署、臺東環保局永續方舟館、臺東友善環境農產運銷合作社、十件室
協辦學校|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國立臺東高級中學、臺東縣豐田國民中學、臺東縣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臺東縣金峰鄉介達國民小學、臺東縣桃源國小KIST理念公辦民營學校、國立臺東大學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臺東區中心
媒體協力|台東設計中心、一個人的圍爐、懶得出去‧在家看書、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臺東分臺
贊助單位|木直牛勿/plant practice、春一枝商行、眠豆腐Sleepy Tofu、人魚和貓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副研究員,2024年「進入書書果實世界」創新書市市集館內業務承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