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回想 • 迴響

2023年我在史前館實習心得:認識考古

文‧圖提供/謝瑋澄

實習動機

我本身是讀歷史的,但是讀著讀著卻發現我好像對古時候的墓葬建築或遺物更感興趣,比起單純地讀著一些歷史理論,我認為下田野親自去發掘與測繪、去看這些遺物標本會讓我更高興,也因此萌生了想認識考古的念頭。

剛好我同學先前就曾經到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實習,經過他的介紹後,我也認為史前館是我認識考古的最佳機會,於是最後選擇到位於臺東的康樂本館實習。

實習工作內容

文物盤點

主要的實習工作是盤點典藏庫文物標本。戴上手套用細刷子清潔每一件標本的表面,再使用吸塵器處理可能的灰塵,藉由盤點工作,我檢視了近2000個標本。而這些史前時代器物的外型構造特徵,像陶器是如何按捏出來的?表面的紋路摸起來如何?質地是甚麼?石器的刃部有多麼鋒利?我都可以趁清潔標本時更靠近的觀察、認識它們。

典藏標本盤點

典藏標本盤點。

在盤點托盤上的標本時(再加上托盤本身的重量),雖然剛開始拿取一兩件不太有問題,但在持續拿過幾百盤之後,就能體會到這項工作的辛苦,但這也是最有成就感的地方。當一頁頁的盤點目錄隨著清點標本的次數減少時,漸漸地我對這些標本的器型有了一定的認知,有時候可以不用看冊子就大致知道標本的類型與使用方法,比起剛來實習時眼界擴大了不少。

盤點一盤又一盤典藏品

盤點一盤又一盤典藏品。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典藏標本都可以這樣細緻清理與觸摸。自然史典藏庫的大型標本如長象牙或一些動物骨骼,這些標本實在是太大了,要移動它們實在是太危險又費力,只能趁著盤點時靠近仔細觀察這些標本的特徵與編號。有些標本的標籤有可能在搬運過程中遺失,這時就需要重新製作一份貼在上面,以方便之後盤點人員辨識。

製作無酸紙盒與槽模切割

除了盤點工作外,我在典藏庫工作室也學了製作無酸紙盒與槽模切割。有些尚在入庫程序的標本,要經過館內專業人員切割泡棉或其他保護材料、切出與標本形狀吻合的凹槽固定好標本,讓它不因為搖晃而產生碰撞。這是一項需要技巧的工作,每件標本外型與厚度都不同,專業人員在不浪費材料的前提下,精準掌握標本的外觀切割出適合的家,非常厲害。我第一次切割時就發生凹槽切太小或太大的問題,浪費了一些材料,直到多練習幾次才較熟悉。

另一項工作是製作無酸紙盒。一開始在托盤上看到非常精美漂亮的盒子時,還以為是請廠商專門訂製的,後來才知道這些盒子也是館內專業人員利用無酸紙一體成形製作出來的。專業人員細心教導我如何製作,最後我也順利完成第一件標本保護槽模與無酸紙盒。

槽模切割與無酸紙盒成品

槽模切割與無酸紙盒成品。

清洗標本

除了在康樂本館的工作外,我也到卑南遺址公園清洗各地出土的標本。剛發掘出土的文物經過現場工作人員初步認定並裝在夾鏈袋後,一籃一籃運送到卑南遺址公園,我們的工作就是將袋裡的標本取出,將上面的土清除乾淨後再蔭乾。

雖然遺址公園的工作區域在室外,天氣熱蚊蟲又多,但是這項工作給我的成就感卻不亞於在館內冷氣房的工作。每樣標本經過數百年來土與自然物質的堆積,最後被發掘、到達手中由我來清理,看著標本漸漸清洗完整,我就像是直接在跟史前人對話一樣,模擬他們使用的方法,對於清洗過的石器與陶器也有更深刻的印象。

清洗標本的工作

清洗標本的工作。

不過當然也會有洗完一整籃後,才發現這一籃都是普通石頭的情況。這時雖然會有點沮喪,但我卻能從研究人員口中得知為何它們不是標本的原因,並試著自己分析,所得到的收穫反而比清洗正確的標本來得更多。

夜宿博物館活動

實習期間我也協助博物館的夜宿活動。長達兩小時認識館內典藏的解謎活動非常豐富,每位館員對此活動都非常認真,像是解謎的內容從6月就開始發想、製作道具,陸續又經過好幾次修改與細調才變成活動上實際操作的模樣。

我在夜宿博物館活動擔任類似小隊輔導員的工作,絕大部分時間跟著小隊看著他們解謎。看到成員找尋線索的行動力與解開謎題的歡呼聲,可以知道他們很認真投入在這個活動,身為工作人員看到他們的表現也非常開心跟感動,很慶幸自己參加這個活動。

夜宿博物館活動小隊解謎

夜宿博物館活動小隊解謎。

第二天則是參觀展廳與實驗室。不同的導覽人員對於展廳所注重的面向不同,因此儘管此前已經聽過好幾次導覽,但每次都學到更多關於展覽的知識。像我第一天來實習跟去展廳聽導覽,因為當時的導覽對象是小孩子,所以導覽員的用字遣詞會更容易讓人理解,這次活動的對象幾乎都是大學生,因此導覽人員也會根據對象講解得更仔細與深入。

活動中還參觀了3D實驗室與成分分析室。3D列印技術對博物館而言有著極大的幫助,一些較脆弱的文物經由3D掃瞄、數位模型建檔並列印出來作為仿製品,可以提供給參觀民眾觸摸或端詳,讓館內藏品的展示及教育推廣有更多不同的方法。而成分分析實驗室則是另一項高科技應用,藉由高精度掃描儀分析可以知道標本所含物質,對於玉器的分析也更加準確,這對於有著數萬件文物的博物館而言是非常有幫助的工具。

整個活動體驗下來我能很明確地說,我對博物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作為觀眾而言,我能感受到工作人員對博物館的重視與想讓觀眾滿載而歸的努力;作為博物館工作人員,我體會到辦一場活動所需要的辛苦與館內眾多同仁的努力,最後每位觀眾的笑容讓我覺得我們的努力都有了回報,非常地感動。

結語

雖然我到史前館實習的時間只有一個月,但是我學到的實務比在學校學得更多也更為紮實。非常感謝史前館給予我這個機會來這裡實習,也謝謝帶導人與研究人員的協助。

(本文作者為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學生,2023年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