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博物館手演──2024年史前館展廳沈浸式手語戲劇展演
在這個強調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時代,手語教育和文化的傳播顯得尤為重要。為了促進手語的學習和推廣,史前館舉辦了「博物館手演──手語戲劇營」,這不僅是一次手語學習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會。本活動感謝國家語言發展計畫的支持,第一次在臺灣東部辦理實驗手語戲劇活動,期望在能提升東部手語學習的環境。這篇文章主要回顧這一活動的準備過程、課程安排、學員創作以及創造手語學習興趣的友善環境。
跨域手演活動的籌備與課程安排
活動籌備工作早在幾個月前就已啟動。籌備過程中與臺東現有的手語翻譯人員討論,得知在臺東的聽障者人數不多,一般在初步學習手語之後,能實際接觸聽障者使用手語的機會更少,多數是外縣市聽障者到臺東旅遊時,才有需要手語翻譯服務。也因為如此,長時間沒有使用手語與應用,很快地手語又會全部還給老師,所以臺東需要建立常態性且多元的手語學習環境。
先瞭解他們對博物館建置提升手語學習興趣環境方面的需求,以便為我們的活動設計更具吸引力的環節。我們邀請了阿美族籍的聾人手語教師和臺東劇團戲劇工作者共同設計課程,確保內容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義。隨著社會對手語的關注度逐漸提升,手語戲劇作為一種創新的教育方式,能夠有效促進手語的學習和應用。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手語的美妙,我們決定在博物館開展展廳沈浸式的手語戲劇展演活動,透過社交媒體和手語、戲劇相關社團群組的公告等多種方式,積極宣傳此次活動。尤其著重於臺東的手語與戲劇愛好者推廣,確保他們能夠參與其中。
活動課程設計結合手語教學與戲劇表演,課程包括劇本撰寫、劇本台詞手語教學、戲劇表演技巧等。連續四個周末假期,透過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讓參與者在實踐中學習。課程從劇本創作開始,參與者在戲劇教師的指導下,分組共同創作以手語為主要表達形式的短劇。這一過程不僅提升了他們的創造力,也加深了對手語的理解。
手語學習方面,教授基本手勢和日常用語,幫助參與者建立手語的基礎知識。接著針對參與者共創的劇本,逐一教學手語結構,搭配著臉部和肢體表情。這種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的趣味性,還能增強學員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而在戲劇技巧課程中,透過各個情境的表演練習、情感表達等活動,提升學員的肢體表達能力。活動最後階段,參與者分組進行了多次排練,並在博物館展廳進行沈浸式主題發表,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這樣的課程的設計受到了參與者的熱烈歡迎,許多學員表示,通過戲劇的形式,手語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能夠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戲劇手語詞彙手形結構解悉。
戲劇肢體表達開發練習。
天馬行空—共創手語戲劇故事
參與活動的學員中,有戲劇愛好者,有手語初學者、手語翻譯人員,也有聽障朋友。課程開始,大家以短劇形式分成了兩個小組,共創了戲劇腳本。大家從第一堂課的展廳導覽尋找靈做為創作題材,一開始均朝向穿越劇發想。一組主題定為「玉見國寶」,故事述說一對姊弟來到史前館參觀,無意間在國寶區看見了斷裂的人獸形玉玦,姊弟同時拾起斷裂不全的玉玦後,開始了一連串在史前時代與史前人民生活的過程,最後透過祭師身上的另一半玉玦拼接在一起,才順利回到了現在。
另一組參與者共創的戲劇主題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整個劇本情節也屬於穿越劇的範圍。故事是一對父子來到史前館參觀,來到國寶區,經解說員介紹玉管的工藝技術,孩子從解說員手中拿起玉管教具仔細觀詳。當湊近玉管窺看時,畫面轉換到即將靠岸的史前帆船,孩子拿起玉管觀看岸邊人的生活即景,每個景像都有使用玉管。突然畫面回到家中床上,孩子被媽媽叫醒,拿起桌上的珍珠奶荼,發現吸管與玉管好像。
為了記錄學員們的精彩表現,故事中每一個畫面背景,都是取自於博物館內的南島展廳和史前史展廳,表演後進行了簡單的拍攝。學員們在鏡頭前展現了他們的努力與成果,整個過程充滿了歡聲笑語。
拍攝結束後,我們收集了學員的回饋,大家紛紛表示在表演過程克服了緊張情緒,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變化。通過實踐,學員對手語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夠自信地與聾人老師進行交流。學員們也表示,在共同創作和排練的過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許多人對手語結合戲劇產生了濃厚興趣。
博物館作為推廣手語文化平台
辦理此次手語戲劇展演活動,挑戰中學習到不少經驗。對於參與者可能因手語水準不同而在交流時產生困難,需要額外的時間和耐心來協調排除溝通障礙。不同學員在戲劇表演中的節奏和風格可能不一致,需要通過多次排練來達成統一。技術問題方面,拍攝設備和後期製作可能需要專業知識,確保影片品質達到預期。而如何在鏡頭前真實傳達情感是一個挑戰,學員需克服緊張情緒,提升自信心。同時也更能體會手語配合表情及肢體表達,更能傳達意思。通過戲劇表達,參與者能夠更深入地感受到聽障人士的生活與情感,增加共情能力。
手語是一種視覺語言,通過手勢、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來傳達資訊。戲劇則是情感和故事的藝術表達形式,將二者結合,不僅能讓更多人接觸手語,還能讓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手語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它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故事,學習手語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聽障人士的生活。博物館提供一個平臺,讓不同背景的人共同參與,增進文化間的對話與理解。增強公眾對手語和聽障文化的理解,促進包容性和多樣性的認知。
「博物館手演──手語戲劇營」為我們今後沈浸式的展演體驗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計畫能透過此次經驗來舉辦類似活動,進一步推廣手語文化,讓更多人瞭解和學習手語,建立一個在臺東學習手語的環境,讓更多人能喜歡學手語。未來,我們將繼續豐富課程內容,結合不同的體驗形式,創造更多融合手語的藝術表現方式,吸引更多參與者。
結語
手語戲劇的實踐不僅是娛樂,更是教育的重要途徑,幫助人們打破溝通的障礙。「博物館手演──手語戲劇營」不僅展示了手語的魅力,也體現了教育與藝術結合的無限可能。博物館做為文化和教育的場所,承擔傳承和傳播知識的使命,獨特的展覽環境為手語戲劇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博物館彙集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參與者可以通過展覽內容獲得靈感,將手語與藝術結合,創作出獨特的作品。博物館的展廳開放亦為戲劇創作提供了多樣的場景,讓參與者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排練和表演,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感。
在此感謝所有參與者和支持者,我們期待在未來繼續與大家共同探索手語的美好世界,讓更多人享受到手語帶來的溝通與理解的樂趣。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友善平權業務承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