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
「千年俯瞰400:走向西拉雅族的原住民考古」特展問卷量化分析初探
2024年,由「臺南建城400年」所衍伸出的相關活動與展演蔚為風潮,使得臺南這座兼容現代面貌與歷史刻痕的文化城市,再次受到大眾矚目。然而,臺南人群生命史其實遠遠不止400年,本特展即以臺南的原住民西拉雅族為主題,運用考古視野反思400年僅是人類在臺南土地存在時間的一部分,藉此深化人群在臺南這塊土地發展的時間長軸。特展展期自2024年10月4日至2025年3月2日於南科考古館2樓特展廳展示(註1)。
展示期間,特展廳設有觸控式問卷機1台,供參觀民眾填答與回饋,問卷題目分為「基本資料」、「博物館參觀經驗」、「本次特展參觀經驗」、「本次特展知識內容」及「本次特展滿意度」等項目(註2),至卸展日止共收集有效問卷503份,經匯出檔案並由筆者重新編碼整備後,匯入SPSS軟體分析(註3),本文主要針對「複選題」分析結果說明如下:

特展場景一覽。
複選題分析結果
本次問卷共設計3道複選題,方便觀眾填答多選項的答案,在SPSS軟體中,複選題需針對個別選項編碼,並組合成題組後予以分析。以下分別針對本問卷之複選題分析結果進行說明。
(一)請問您從何處得知「千年俯瞰400」特展訊息?

表1
由表1可知,得知本特展訊息之管道,前三名分別為:「到館參觀才發現」(佔65.4%)、「親友告知」(佔22.7%)及「社群網絡分享」(佔16.5%);最低者為「南科考古館會員系統」(佔7.4%)。大多數觀眾均為到館參觀才得知特展資訊,足見若需推廣各項展示或活動,在社群媒體、網站或海報媒宣等管道仍需再努力推動及分享,方能讓更多觀眾得知訊息進而入館參觀。
(二)吸引您參觀本展覽的主要原因為何?

表2
由表2可知,吸引觀眾參觀本特展的原因,前三名為:「想了解西拉雅族人參與考古的過程」(佔41.7%)、「逛展廳時順路看看」(佔38.6%)及「喜歡考古文物」(佔37.0%);最低者為「工作學術研究」(佔14.5%)。本特展呈現西拉雅族人於蕭壠舊社考古發掘之成果以及西拉雅族文物以現代手法進行復刻的作品,其內容之縱深與廣度均屬豐富,或為主要吸引觀眾來參觀的因素。但仍有近4成觀眾參觀動機為「逛展廳時順路看看」,屬被動參觀,因此建議未來策展人須更致力於宣傳手法與管道通暢,增加特展吸引力,期能提升民眾主動參觀的意願。
(三)請問您最喜歡的(互動)展項設計是?

表3
由表3可知,觀眾最喜歡的互動展項,由高至低分別為「學習單闖關印章」(佔50.7%)、「投影互動遊戲」(佔49.7%)、「積木牆」(佔42.9%)及「繪本閱讀區」(佔25.8%)。最受歡迎的「學習單闖關印章」為學習單題目結合套色印章,由觀眾在參觀過程中尋找解答,逐層蓋印套色,最終成品可作明信片使用。「投影互動遊戲」是由觀眾以螢幕輸入文字,發表對本特展的看法與建議。「積木牆」是讓小朋友以積木拼組成西拉雅相關圖騰或發想各式圖案。以上3種均屬動態互動,也得到較多觀眾的喜愛,反觀互動成分較少、屬靜態的「繪本閱讀區」受喜愛的程度相對較低。

套色印章。

投影互動遊戲。

積木牆。

繪本閱讀區。
綜合分析與建議
「千年俯瞰400」特展之問卷,仍以蒐集基本資料、參觀經驗及滿意度調查等為主,若要進行更深化的統計分析甚至因果關係推測則有其限制,許多題目與選項設計仍須修正調整。
在複選題問卷設計及編排上,務必避免允許填答相互矛盾的回應,如本次問卷「您從何處得知特展訊息」一題,即有不少觀眾填答「到館參觀才發現」,卻也同時選擇了其他管道選項;「吸引您參觀本展覽的原因」一題,亦有觀眾填答「逛展廳時順路看看」,卻又勾選其他原因選項,此將造成問卷結果偏誤,影響分析真實性。另須注意問卷題目要簡明清晰,避免模稜兩可的問題或選項;題目的題數也應適當,避免觀眾答題疲倦,無法確實回答每個問題導致偏誤產生。
以量化問卷方式蒐集回饋訊息,固然可批次處理大量資料,以系統化方式了解所欲探求之標的,然在進行分析時仍建議須有相關理論為基礎,針對各變項的特性,運用適切統計方法,方能獲得正確的分析結果。若需切實調查參觀民眾對於展示之感想回饋,建議除量化問卷填答外,另規劃增加質性訪談,針對不同展示主題取得觀眾意見,亦為可行之做法。
註1:有關特展說明,可參考本館《發現》電子報文章〈眾志成城的展示─「千年俯瞰400:走向西拉雅族的原住民族考古特展」〉,亦可參考南科考古館線上展覽「千年俯瞰400」特展。
註2:問卷內容可參考此連結。
註3:筆者針對本問卷亦同步進行了Spearman等級相關、Pearson積差相關及ANOVA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囿於版面限制本次未能呈現該統計結果。
(本文作者蘇嘉蓉為史前館南科館管理中心約用人員,陳俊男為史前館南科館管理中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