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博物館頻道

文化傳遞不設限:身障者成為博物館導覽新力量

文‧圖/劉少君

讓文化的傳遞無障礙

史前館一直秉持著推動文化多元化、包容性發展的使命,並致力於為各類群體提供文化近用、平等參與的機會。2024年史前館提出了一項培訓計畫,邀請坐輪椅的身障者成為我們南島廳的導覽員,並在12月3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當天,進行了首次正式導覽及文化體驗活動。本計畫不僅打破了身障者參與文化活動的障礙,更為博物館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和視角。

受訓學員於國際身心障礙日展開正式對外導覽活動。

受訓學員於國際身心障礙日展開正式對外導覽活動。

逐步成長的培訓課程

這項計畫的開端設計了一個培訓課程,旨在幫助身障者克服身體上的限制,學習專業的導覽技能,並了解南島文化的歷史與特色。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一、基礎訓練與知識學習

首先,幾位學員參與有關南島文化的基礎學習,包括了解南島族群所在區域的地理特徵、歷史背景、民俗藝術等內容。為了讓學員們能夠深入了解每一個展品和文化細節,我們安排了專業的教育推廣員為他們授課,並透過展廳導覽手冊和互動教具,幫助學員建立扎實的展廳知識基礎。

學習手作漁筌鑰匙包,也是認識漁荃結構原理的方式。

學習手作漁筌鑰匙包,也是認識漁荃結構原理的方式。

二、導覽技能的訓練

隨著知識的積累,學員開始接受專業的導覽訓練。我們專門設計了適合身障者的導覽路線和互動方式,確保每一位學員都能在不受身體限制的情況下,順利進行導覽工作。課程包括語言表達訓練、身體語言運用,以及如何與觀眾進行有效互動。尤其強調如何根據不同觀眾群體的需求進行調整、如何讓每一場導覽都能生動有趣充滿啟發。

課程期間聽取專業導覽員的解說。

課程期間聽取專業導覽員的解說。

三、現場實踐與模擬導覽

學員在實踐過程中,直接面對觀眾即時的反應和挑戰,進一步提升信心與能力。每一位學員在模擬導覽時,都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巧,並學會如何處理突發情況,如何調整自己的講解節奏,以確保觀眾能夠充分理解南島文化的核心內涵。

培訓過程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培訓過程遇到的挑戰與解決方案可歸為以下三種:

一、空間障礙的挑戰

部分展廳的設計原本並未充分考慮到坐輪椅的導覽員如何進行流暢的解說。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我們對展廳的導覽路徑進行了調整,確保所有的展覽區域對輪椅使用者可以無障礙通行。同時,規劃討論導覽路線、定位和互動空間的模擬,讓導覽員能夠輕鬆移動,並與觀眾進行交流。

試走參觀動練與定位。

試走參觀動線與定位。

二、導覽技能的培訓

身障者擔任導覽員不僅是身體上的挑戰,還需要掌握專業的知識和表達技巧。培訓過程中,我們安排了多次模擬導覽、語言表達訓練以及現場互動演練,幫助學員提升自信心和表達能力。特別強調如何根據觀眾的需求調整講解方式,並能夠清晰、生動地傳遞南島文化的精髓。

三、情緒支持與心理建設

在訓練過程中,一些學員初期會感到不安和焦慮,擔心自己無法應對導覽的挑戰。培訓中我們邀請了臺東縣脊髓損傷協會執行長王櫻翠隨課陪同,在學員遇到挫折感時給予情緒支持,幫助學員建立自我認同感,並鼓勵他們克服自我設限,發揮潛力。這個過程也幫助學員形成了相互支持的社群,彼此激勵,建立了強大的信任和合作關係。

大家一齊跳手勢舞,舒緩身心。

大家一齊跳手勢舞,舒緩身心。

正式導覽:身障者的文化使命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訓練,學員終於在國際身心障礙日,成功地在南島廳進行了首次導覽。當天,來自不同背景的觀眾被邀請參與這場特別的文化之旅,學員以自信的姿態,帶領大家走進南島文化的世界。

他們不僅介紹了展品的歷史和意義,還分享了自己作為身障者的生活體驗,為觀眾提供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視角。這樣的導覽不僅增強了觀眾對南島文化的理解,也讓他們對身障者的多元才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許多觀眾表示,這場導覽不僅是一次學習,更是一場心靈的觸動,讓他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身障者文化近用:拓展視野、消除偏見

這項計畫對於身障群體的文化參與和自我認同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身障者不僅能夠通過這個平台展現了自己的能力,也在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尊重與認可。這種文化的「近用」,意味著他們不再跟一般來館觀眾一樣只是文化的接受者,而是文化的傳遞者和創造者。

對於身障者而言,參與博物館的導覽工作,顯著提升了自信心,並在社會中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角色。他們通過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打破了外界對身障者的固有偏見,讓更多人看到了他們在文化領域中無限的潛力。

未來展望:持續辦理、拓展機會

此次培訓計畫不僅提升了輪椅身障者的自信,促進他們在博物館找到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透過這樣的努力,我們不僅提供身障者更多參與社會的機會,更促進博物館服務的多元化和社會包容性。

導覽實地演練。

導覽實地演練。

我們將持續辦理類似的培訓計畫,開放更多身障者參與其中。隨著身障者在博物館展現自我的機會增加,期望能看到更多身障者成為文化講解、教育導師等多元角色的扮演者,這不僅能夠豐富博物館的服務內容,也能進一步強化博物館在促進社會包容性方面的角色。相信透過這樣的活動,博物館可以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進一步促進文化的平等與多元性發展。

博物館的使命從未改變,那就是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接觸、理解並傳遞文化。而此次的南島廳培訓計畫,無論是對身障者或是對觀眾來說,都為博物館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也將繼續拓展這些機會,為更多身障者提供展示自我、貢獻社會的平台,並為文化的多元與包容性的實踐鋪路。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研究典藏組助理研究員,史前館友善平權推動小組執行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