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要內容區
Mobile Menu Button 全文檢索

博物館頻道

讓記錄與分享作為前進的行動力─記2025年臺灣文化內容再開發計畫(3)練習我們的未來:原住民文史影音像人才培訓

文‧圖提供/林頌恩

回顧2024年10月中一場說明會,當時文化部委託公立博物館協助辦理支持以「臺灣文化內容再開發」(簡稱「臺文發」)主軸的推廣計畫,希望各館所能結合各自特色並發揮跨域合作的思考來提案。幾經腦力激盪,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最終以「回望過去,行向未來:史前館2025臺灣文化內容再開發計畫」為總計畫名稱,提出四項子計畫,分別為「行囊中的奇幻旅程」(見〈讓孩子愛上博物館─記2025年臺灣文化內容再開發計畫(1)「行囊中的奇幻旅程」〉)、「考古偵探養成術」(見〈打開孩子的視野─記2025年臺灣文化內容再開發計畫(2)「考古偵探養成術」()與())、「練習我們的未來:原住民文史影音像人才培訓」以及「全村來造屋:一起來造史前卑南文化人的家」。

部落需求結合博物館工作方法

其中,「練習我們的未來:原住民文史影音像人才培訓」為史前館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與屏東、花蓮、臺東原住民部落就在地感興趣與迫切需要而共同合作的方案,就文化資產、文史調查與梳理再現、祭儀復振執行、自我賦權於書寫及影像教育等面向進行培力與陪伴。希望促進族人從中裝備自我並作為應用博物館能力的基石,進而產生後續更多實踐與合作可能。基本上執行方法與概念如下:

(1)將部落的需求轉化為可以使用博物館工作方法來處理的操作方案,尋覓講師團隊、擬定部落參與之工作計畫與執行進程。

(2)透過多次且長時間的工作坊、讀書會、論壇以及同步跟上研討會發表期程,於進程中同步培訓及裝備參與的學員。

(3)透過發表契機,將階段性成果於論壇、研討會、分享會、祭典期間等與更多人分享,並將成果與反思轉化為對各自社區、部落下一輪的行動力。

「練習我們的未來:原住民文史影音像人才培訓」底下又再分成四項有意思又有意義的小型計畫,博物館與部落/原住民學校雙方在一邊合作與一邊討論的動態歷程中調整與變動,形成最後的產出。本期電子報便來檢視及分享文史影音像人才培訓項下的企畫概念與合作執行經驗。

卑南族文史工作坊

過去史前館曾與屏東排灣族的部落如來義鄉南和村、春日鄉七佳部落合作辦理文史工作坊,以排灣族文史田野為主要方向陪伴學員田野調查,最後於排灣學的論壇及研討會發表。過去與講師邱健維、林文正擁有非常激勵的合作經驗,因此在這次回到史前館所在的臺東平原,展開以卑南族為主但不以卑南族身分別為參與限制的文史人才培訓。

過程中,同時與臺東縣卑南族研究發展學會Pinik Pasaraadr潘姵妏理事長、卑南族知識研究中心執行秘書Sinciyang許佑信多加討論合作,感謝射馬干部落族人Lrelreng Kadangilran古昀澤、Tiyamuy Kadangilran古珮琪同時也是學會理監事群居中安排協調第一階段田野部落的採集討論,並且與被初鹿部落、卡大地布與電光部落、射馬干部落視為一分子的張加良Kaliyang、鄭丞志Kacaw、林宜伶Sadulu共同擔任助教。

透過講師與助教群如陪跑教練般,先從兩階段工作坊展開實務操作,並結合在地第七屆卑南學學術研討會的徵稿與發表進程,鼓勵族人將感興趣的文史材料從主題摘要發想、訪談整理開始,循序練習逐步產出文稿與修訂,最後分別於史前館的成果發表會以及Puyuma花環實驗小學的卑南學研討會上發表全文。

說實在,這是相當困難且長達半年以上的辦理過程,不管學員在哪一個階段決定繼續往下走或停在此時便好,都是學習的一部分。然而過程中不時經歷的熱淚盈眶,都讓人感受到希望與未來。工作坊的目的原本便在於促進學員提升相關能力,因而過程中能嘗試面對自我、家族與部落,透過自身在意的事物來激勵彼此及碰撞,便已為未來參與部落及文史工作的可能性埋下重要的基石。

thumbnail_2025卑南文史工作坊海報

2025卑南文史工作坊海報。

2025年文史工作坊的學員分享各自準備進行的田野主題(邱健維提供)

2025年文史工作坊的學員分享各自準備進行的田野主題(邱健維提供)。

來義鄉影像工作坊與論壇

之所以開辦影像工作坊的刺激,也是源於先前參與卑南學研討會以及排灣學研討會的經驗所引發。一般在研討會上的發表者,對於文字書寫有一定的掌握與傳達能力,但是對於年輕世代來說,如何有機會透過影像工作坊的增能並透過論壇來分享習作,進而展現口語表達的能力與自信,可能是他們更想要的學習方式。

計畫最早的構想是透過公開徵求有關來義鄉素材的影片來發表,然而隨著時間、人力、對象等考量來討論與修正,最後與屏東縣立來義高級中學合作。最早聽聞圖書館主任veneng tjalinaw葉素玲與公民老師kui tjuzingla高金豪提到,該校學生將於雙十期間受邀赴華盛頓參與國慶活動,這對年輕人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出訪機會。由於校方與縣府都非常想了解學生如何從自身排灣族青年觀點來記錄、詮釋此行有關外交與教育所見所聞,因此史前館透過邀請自媒體經營創作者同時也是族語教學工作者kuliw taljialan葉王靖,以他經營「排灣經典 Payuan Classic」粉專的經驗,從更貼近年輕人的大哥哥視角辦理培訓課程,以手機拍攝並擁有更好的思考來剪輯。

最後結合影像研習講座、年輕人發表影片並邀請文化教育界長輩前來與談,由來義高中校長muni laliguan賴俠伶廣邀學生家人與鄰近師生、族人於來義高中辦理論壇分享會。

來義高中學生以難得的赴美外交活動為主題進行拍攝與剪輯,辦理成果分享會。

來義高中學生以難得的赴美外交活動為主題進行拍攝與剪輯,辦理成果分享會。

七月底屏東遭逢大雨,部分培訓課程場次必須改成線上,像是又回到疫情時期。

七月底屏東遭逢大雨,部分培訓課程場次必須改成線上,像是又回到疫情時期。

七佳部落影像工作坊與論壇

史前館曾與七佳部落一起辦理文史工作坊,無論是與當年當家的selep curimudjuq趙秀英女士或是現在當家的dremedreman curimudjuq廖敏,都有著深厚的合作情誼。前述參與來義鄉影像工作坊與論壇的培訓對象,最早在原始概念上係以全鄉/學校為主,不過dremedreman則想從部落的角度,涵蓋各年齡層與不分族別的對象,例如父母或堂表兄姊可以帶著孩子或甥兒姪女來參加影像培訓,或是照顧家中長輩的外籍移工也可以一起參與。大小朋友從手機來看部落的世界,希望能在練習拍攝、剪輯與發表的過程,更增進對本地一切的認識與認同。

在上述階段影像工作坊暫告一段落之後,dremedreman同樣想以部落為主體,以部落學的角度凝聚大家,在今年pusau祭儀過後辦理論壇。由於七佳部落在過去非常盡心照顧且歡迎不分族群的研究者、研究生來部落書寫論文、拍攝影像,因此希望能夠透過論壇的方式,將這些研究與影片透過發表分享給眾人,並在最後透過在地族人的與談及討論,希望為部落未來十年的下一階段,找到可以共同前行的方向。

七佳部落辦理影像工作坊的宣傳海報(回佳文化工作室提供)

七佳部落辦理影像工作坊的宣傳海報(回佳文化工作室提供)。

太巴塱祭儀文本解讀工作坊與微型展

祭儀文本解讀工作坊則是館方與部落合作的新嘗試。在與太巴塱中青輩Osay Ongo萬星辰討論聊天過程中,得知Tafalong太巴塱部落擁有一批日文記載的祭儀資料,部落以花蓮縣ʼOnanip文教協會向文化部原住民村落文化發展計畫提案進行轉譯整理資料並有出版構想。同時,部落青壯輩也希望能夠有機會以此開辦增能課程來解讀轉譯的資料,促進青壯輩能從過程中更加認識自己這輩selal年齡階層應該學習、傳接給下一階的祭儀知識,同時也強化接辦祭儀的年齡階層青壯輩能自我賦權,逐

步成為部落重要的公共事務接班人。並於八月ilisin祭典期間,製作簡單的微型展示輸出,跟族人分享他們從這批資料所看到並能與當代實踐進行對話的內容。

隨著時空與社會的轉變,當代正在進行的祭儀脈絡勢必跟日本時期的祭儀紀錄有不一樣的地方,這批祭儀紀錄可以提供當代族人甚麼樣復振與執行的觀照基礎,還需要更大的智慧來溝通協調,因而增能課程與展示輸出都是促進多方討論與對話的可能。

祭儀資料解讀工作坊於ilisin期間以迷你展示跟族人與大眾分享(萬星辰提供)

祭儀資料解讀工作坊於ilisin期間以迷你展示跟族人與大眾分享(萬星辰提供)。

看見與前進

整個培訓計畫看起來執行多樣的計畫,但卻都直指同一個核心:在過去,原住民以口傳與實踐進行知識傳遞與生產,同時也透過他者書寫的內容被留在檔案;而在今日,無論是解讀他人記錄、進行文字採集整理與影像拍攝剪輯,最重要的是原住民能以自己的主體性以及部落族群發展的需求,來生產記錄、傳遞所在乎的知識與資訊,促進個人、家族與部落、族群更堅定往下一輪的時代發展。

未來,是需要結合過去而在今日不斷反覆去練習,並以行動力去創造。練習去記錄,便是其中可以運用的方法;練習去分享,更可以讓成果成為對話與溝通的基礎。經由記錄,一起在討論中尋得彼此可以達成共識、留給未來世代參考的文史與影像音像內容作為實踐的依據。我個人在今年各種疲累繁忙的計畫操作當中,深刻感受到這份與眾人一起共同努力的美好意義。

致謝

本計畫執行至今,除了感謝上述合作單位、組織、部落之外,最要特別感謝的便是這一年來付出諸多心力於各項執行細節的計畫助理Yangui ‘e Kubana方怡蓁小姐,如果沒有怡蓁在行政與實務上全面打點與主動承擔,那麼在繁重館務下將難以達成這個龐大的計畫。同時也要特別感謝在卑南族文史工作坊挑起課程執行重任的講師邱健維先生,秉持向來共同合作的熱血,對學員全力付出的程度幾乎是不眠不休,才有辦法陪伴學員走到卑南學研討會的發表,讓學員的內在生命得到激勵與改變。。

(本文作者為史前館展示教育組副研究員、史前館臺文發計畫「回望過去,行向未來:史前館2025臺灣文化內容再開發計畫」窗口與子計畫「練習我們的未來:原住民文史影音像人才培訓」業務承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