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史前時代
距今 30,000 年前,世界即將進入末次冰期的最盛期,臺灣海峽的海水面降低,形成與亞洲大陸相連的陸橋,人類可以隨著動物群、或是主動地尋找適合的環境,漸而從亞洲大陸來到臺灣,甚至定居於此。但是到了約距今12,000年前的全新世,冰河消退形成臺灣海峽,阻隔了亞洲大陸與臺灣的交通,同時臺灣島內也逐步發展出自己的獨特文化。
這個時期的史前人類以小型游獵團體的方式活動、居住,並以狩獵採集為生,石器完全以打製的方式製作,技術仍相當原始,也還沒有燒製陶器的技術。這個文化一直延續到距今5,000年前左右。
長濱文化
長濱文化是臺灣舊石器時代的代表,時間大約在30,000年到5,000年前之間,是臺灣最古老的史前文化。此遺址大多為岩蔭或洞穴,有發現人類使用的「火塘」遺跡,當時人們以狩獵與採食為生,還沒有農耕和畜牧,也沒有磨製石器和製造陶器的技術。他們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從海邊取得的石料,用摔砸和敲擊的方式製成的石片器和石核器、石英質小石器;這也是舊石器時代亞洲東部與南部主要盛行的砍器傳統。另外,也有石錘、石砧工具,此外他們也利用吃剩的獸骨、製作成骨尖器,可能作為魚叉或釣魚的工具。
代表性遺址有八仙洞遺址。
先陶文化
到距今6,000年前,島內局部地區仍有人群以狩獵、採集維生,並以打製石器為工具,也製作磨製骨器,但仍尚未燒製陶器。此時已進入全新世,於舊石器時代分布的地質史年代之更新世有所區別,故被學者稱為[先陶文化」或有建議應稱之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持續型文化」。
代表性遺址有小馬龍洞遺址、小馬海蝕洞遺址、鵝鑾鼻第二遺址、龍坑遺址。